&ldo;嗨,为这么一把破扇子,扔道上都没人捡!……&rdo;
谌容大姐几步快走到路边,招手替彬木先生拦住了一辆出租车。
望着出租车载彬本先生驶远,谌容大姐自言自语:&ldo;这就叫&lso;生活细节&rso;啊!彬本达夫,我以后会记住这位日本文人的名字的。&rdo;──沉思地望着我又说,&ldo;咱们都可以和这个日本人交朋友。他再来北京你一定通知我,我要请他到我家做客!&rdo;
我知道谌容大姐的交往原则一向太过严谨。彬本先生显然给她留下了极良好的印象。
于是我说:&ldo;我交往的人嘛,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质量是肯定没问题的。&rdo;
彬本先生再没来过中国。
但是像池田老先生一样,年年寄贺卡绘我。今年五月,他在执教之余,译毕我的小说《黑钮扣》,依然发表在《中国当代小说季刊》。它是他和几位热爱中国文学的同仁们自费创办的,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他们没稿酬可言。有时还要自己掏腰包补贴印刷费。所以,尽管他已经译了我十余万字的作品,我却从未向他讨过原著费。至今我仅收到过十五美元,还是他主动寄来的……日本穷人家的女儿我见过的第三位日本人是年轻女性。当年外语学院的留学生。名字我已经忘记了。她也没有名片留给我。彼此没什么友情基础,故只能算是见过。
但她印在我记忆中的印象却是较深的。
她属于不漂亮的那一类女性。实事求是地说,是那类其貌不扬的女性。不高的个子,短腿,稀疏的长发,我见到她是在一月里的一个日子。一个乾冷的天光阴郁的日子。在我的办公室里。
听到轻轻的敲门声,我放下笔,起身去开了门,以为她是一个来自中国偏远山区的姑娘。她的脸冻得红红的,双唇乾裂,鼻子还有些肿似的。使我联想到了某些在春季里对花粉过敏的女人的脸。当年北京还没&ldo;劳务市场&rdo;。不少来自外省农村或山区的穷家女,常到北影来碰运气。倘运气不错,就会被谁家雇佣了去做&ldo;小阿姨&rdo;,我不止次地接待过她们。尽管我家当年并不打算雇佣&ldo;小阿姨&rdo;,我暗想──得,又须陪着聊聊,起码得让人家进门喝杯热水,暖暖身子吧!
她有几分恓惶地掏出了证件,双手呈递给我看,一边怯怯地说:&ldo;我是日本留学生中……这是,我的学生证……&rdo;
日本留学生?
她穿一件旧的,褐色的,很瘦的呢大衣,分明是那种秋季穿的而非冬季御寒的呢大衣。而呢大衣内穿的却是一件中式棉袄。所以那呢大衣仅能扣最上边的两颗扣子。腰际的一颗扣不上,衣摆燕尾服似的分开在身体两边,裤子长,在足腕那儿堆了几层褶儿。脚上是一双显然比她的脚大许多的布棉鞋。
我犹豫了一下,不禁接过学生证看,当然没看出什么破绽。
&ldo;打扰了,对不起!请多关照。请多关照……&rdo;
她在门外不停地向我鞠躬。
我还给她学生证,立刻往房间里让她。暖气供暖不足,我的办公室一点儿也不温暖。我将一只沙发挪近暖气,又将电炉子摆在她跟前插上,接着为她沏了一杯咖啡。然后归坐在椅子上,望着她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
她焐着双手,垂下目光瞧自已的鞋尖儿,局促不安地说──她在外语学院读过我的几篇小说。现在学校放假了,宿舍里就剩她自已了。她感到很寂寞。她想找点儿&ldo;中译日&rdo;的文字翻译工作。既可以打发寒假漫长的日子,又可以实践实践。说她的中国同学建议她来找我。说她们告诉她,我是个很热心又很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几乎有求必应……我见她局促得快哭了。我暗恨她那几个怂恿她来找我的中国同学。而她那种局促不安的模样,又顿时使我心慈意善到了极点。我将椅子搬近她,和她面对面坐着,促她先喝完那杯咖啡。咖啡已经不太热了。她喝完后,我又为她沏了一杯。
我问她为什么放了寒假也不回日本去?
她说舍不得来回那一笔路费。说她到中国留学,完全是靠自己几年打工挣的钱。
我问她家里难道在经济方面就一点儿也帮不上她?
她摇摇头说帮不上。沉默了一会儿,似乎觉得这么回答了我还不能理解,又低声说:&ldo;我家是日本的穷人之家。&rdo;
我第一次听一个日本人当着我,一个中国人的面承认自己在日本是&ldo;穷人之家&rdo;。池田老先生当然不是日本的穷人。他给我看过在横滨他家的照片。一幢美观的小二楼。有院子。院子里有红花和绿树。院门口停着小汽车。他的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了。他和老伴儿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他是个再没什么心可操的较幸福的日本老人。彬本先生当然也非穷人。早稻田大学的正教授,&ldo;中国近当代文学研究所&rdo;所长,这两点保障他即使在退休以后,也能过着体面的日本水准的中产阶级生活。
&ldo;那么你父亲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rdo;
&ldo;我父亲从小腿不好。患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没念过几年书,所以一生都在做杂役。现在快老了,说不定哪一天就做不了杂役了。那时,他的抚恤金将够维持他自己的温饱了……&rdo;
她的声音依然很低。但是不再那么局促了。也许由于身上暖了些。屋里也暖了些,她捧着杯子的手臂不发抖了。
&ldo;你母亲呢?她是不是也有份儿工作呢?&rdo;
&ldo;我母亲年轻时也做过杂役。生了我以后,就不再工作,一心一意抚养我。日本儿童的入托费很高。这是许多妇女一有了小孩儿就不再工作的原因之一。极少数的妇女小孩儿大了之后仍能重新找到一份工作。而我的母亲很难。&rdo;
&ldo;为什么?&rdo;
&ldo;她也只念了几年书。没有长技,人也长得不漂亮……&rdo;
于是轮到我同情地望着她,久久沉默了。
&ldo;我的父母都是北海道农村的人。后来到小市去的。我生在那个小市,长大在那个小市,我说了你也许不太相信,我因为到中国来留学,得在东京乘国际飞机,才去过东京。我们北海道人常常觉得,仿佛被日本遗忘了。而我觉得东京一定是排斥我这样的女孩儿的,尽管它实际上不是我想的那样。可我还是免不了总那么想……&rdo;
我说:&ldo;我家也是中国的穷人之家。靠写小说并不能使一个中国人由穷变富。起码,从我身上看,目前仍证明着这点(当年乃八六或八七年,国家规定最高稿酬每千字二十余元)。你瞧,这虽是我的办公室,可是却不得不摆两张床。晚上我和我的老父睡在这儿。这儿晚上很冷。我是北方人。我们中国北方人,也常有种仿佛被中国遗忘了的感觉。尽管事实上也不是那样。中国太大,只不过&lso;改革开放&rso;,使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发展,显出很大的差距了。而且我敢断言,差距还将扩大下去……&rdo;
她终于缓缓抬起头望着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