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昆仲几位?&rdo;
&ldo;四个。&rdo;洪钧又补了一句:&ldo;晚生行三。&rdo;
&ldo;喔,都住在一起?&rdo;
&ldo;不!大二家兄回苏州去了;只晚生带着幼弟,奉母流寓在济南。&rdo;
&ldo;不如归去!&rdo;潘霨说,&ldo;苏州克复以后,李中丞抚缉流亡,百废俱兴,市面很好。老人家总以回老家为宜。&rdo;
&ldo;是,无奈‐ &rdo;洪钧欲言又止。
潘霨点点头,唤来一个听差,低低嘱咐了几句,然后又转脸跟客人不着边际地谈苏州的近事。洪钧口中唯唯否否地应付着,心里七上八下,始终摸不透潘霨打的是什么主意。
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洪钧如坐针毡,只觉辰光过得好慢;正想告辞,好歹先出去透一透气时,一眼瞥见那听差捧了个拜匣出来,不免暗暗气恼,&ldo;当我是来告帮的!&rdo;他在心里对自己说:&ldo;三、五两银子一个红包,打发走路。哼!看我给他个难堪。&rdo;
他只猜中了一小半。拜匣里倒是有个红包,内中二十两银子一张&ldo;庄票&rdo;;再有一个红封套,封面正楷写着&ldo;关书&rdo;二字,内有一份全帖,聘他为&ldo;东海关文案委员&rdo;,月致薪水关平五十两。
&ldo;这是我的一点微意,莫嫌菲薄。&rdo;潘霨先递红包,后送关书:&ldo;薪水定得少了些,委屈,委屈!&rdo;
洪钧真有喜出望外之感,起座长揖,等抬起脸来时,眼角已见泪珠。
※ ※ ※回到济南,说知此行的结果,合家又喜又忧又悲,忧的是二十两银子还账都不够,更何来还乡的盘缠?悲的是洪老太太所生四子,最爱的便是这个顶有出息的老三,二十六年来像这样去一趟烟台,十日不见,还是第一遭;往后千里睽隔,牵肠挂肚,如何得了?
洪钧的妻子自也是割舍不下。不过他这位何氏夫人,貌逊于才,才又逊于德;强为欢笑,多方劝慰,总算哄得老太太收住了涕泪。又拿出嫁妆中最后一样值钱的东西‐‐一对金镯子,变换了作盘缠,才能动身。
动身前夕,夫妇俩说了半夜的话。洪太太不放心的是丈夫的起居饮食,乏人照料;洪钧所不放心的,除了老母,便是幼子。
他的幼子,也是眼前的独子;五行缺水,取一个水傍的单名为洛,小名就叫洛儿。年方两岁,而又多病,如果夭折,对洪家的关系不浅。因为洪钧弟兄四个,除洛儿以外,就别无下一代,所以洪太太一提到洛儿,心头便像拴了个结似地,拧紧了痛。
&ldo;喂!&rdo;洪太太对丈夫说话,一直是用这个字作为代名,&ldo;我有句话,不知道你可听得进?&rdo;
&ldo;你说嘛!&rdo;
&ldo;我想替你讨个小。&rdo;
&ldo;你&rdo;
洪钧刚只说了一个字,自己都还不知道下文如何时,做妻子的却深恐丈夫拒绝,又得费一番转圈的功夫,赶紧抢在前面拦阻:&ldo;你先不要开口,听我说完;我说得没道理,你再驳我。你常说:我们洪家在咸丰初年,男丁上千,如今只有几十口。虽然一笔写不出两个洪字,到底族里的事,管不了的只好抛开;抛不开的是我们自家一个屋顶底下的事。老太太常常犯愁,说是四房合一子,洛儿难养,如果多几个男孩儿就好了。&rdo;
说到这里,洪太太气喘停了下来,正好给了洪钧一个插嘴的机会,&ldo;这话我也听老太太说过。&rdo;他说,&ldo;老年人总希望儿孙满堂,也不想想子息有迟早。像大哥,今年也不过三十刚出头,莫非就不生养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