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洗澡神器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老太太去世后,宛英很乖觉地把老太太的银行存折交给余楠说:&ldo;房契由我藏着就是了。钱,还是你管。&rdo;余楠不客气地把钱收下说:&ldo;我替你经管。&rdo;其实宛英经常出门上街,对市面很熟,也有她信得过的女友,也有她自己的道路,不过她宁愿及早把存折交给余楠,免得他将来没完没了地算计她那几个钱。

宛英料定余楠这回是要和胡小结婚了。据他说,&ldo;老板&rdo;报酬他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什么职位。共产党就要来了,他得乘早逃走。尽管他儿子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叫爸爸别慌,他只说:&ldo;我才不上这个当!&rdo;不过他说宛英该留在国内照看儿女,他自己呢,非走不可。宛英只劝他带着女儿同走,因为他偏宠女儿,女儿心上也只有爸爸,没有妈妈,从不听妈妈一句话。余楠说,得等他出国以后再设法接女儿,反正家里的生活,他会有安排。宛英明白,余楠的安排都算计在留给宛英的那所房子上。不过,她也不愁,她手里的私房逐渐增长,可以&ldo;防防荒。&rdo;两个儿子对她比对爸爸妈妈;女儿如不能出国,早晚会出嫁。宛英厌透了厨娘生活,天天熏着油气,熏得面红体胖,看见油腻就反胃,但愿余楠跟着胡小姐快快出洋吧,她只求粗茶淡饭,过个清静日子。

可是老太太的估计究竟不错。胡小姐还是和别人结婚了。宛英的失望简直比余楠还胜几分。这会影响余楠的出国吗?她瞧余楠惶急沮丧的神情,觉得未可乐观。他连日出门,是追寻胡小姐还是去办他自己的事呢?

黄金、美钞、银元日夜猛涨,有关时局的谣言就像春天花丛里的蜜蟀那样闹哄哄的乱。宛英忍耐了几天,干脆问余楠:&ldo;楠哥,你都准备好了吗?要走,该走了,听说共产党已经过江了。&rdo;余楠长叹一声,正色说:&ldo;走,没那么容易!得先和你离了婚才行。你准备和我离婚吗?&rdo;宛英便不回答。

余楠说:&ldo;我没知道出洋是个骗局,骗我和你离婚的。&rdo;宛英说:&ldo;你别管我,你自己要紧呀!&rdo;余楠说:&ldo;可是我能扔了你吗?&rdo;宛英默然。她料想余楠出国的事是没指望的了,那个洋官的职位是&ldo;老板&rdo;照顾胡小姐的。

她不说废话,只着急说:&ldo;可是你学校的事已经辞了。南美和香港的事也都扔了。&rdo;‐‐余楠对宛英只说人家请他,他不愿去;宛英虽然知道真情,也只顺着他说。

余楠满面义愤,把桌子一拍说:&ldo;有些事是不能做交易的!我讨饭也不能扔了你呀!&rdo;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确实说了真话。

宛英凝视着余楠,暗暗担忧。她虽然认为自己只是家里的老妈子,她究竟还是个主妇,手下还有杏娣和张妈,如果和楠哥一起讨饭,她怎么伺候他呢?

余楠接着说:&ldo;共产党来也不怕!咱们乘早把房子卖了,就无产可共。你炒五香花生是拿手,我挎个篮子出去叫卖,小本经纪,也不是资本家!再不然,做叫化子讨饭去!&rdo;宛英忽然记起一件事。二三月间,北京有个姓丁的来信邀请余楠到北京工作。余楠当时一心打算出国,把债一扔说:&ldo;还没讨饭呢!&rdo;宛英因为儿子都在北京,她又厌恶上海,曾拣起那封信反复细看,心上不胜惋惜。这时说起&ldo;讨饭&rdo;,她记那封信来。她说:&ldo;你记得北京姓丁的那个人写信请你去吗?你好像没有回信。&rdo;她迟疑说:&ldo;现在吃&rdo;回头草&ldo;,还行吗?‐‐不过,好像过了两三个月了。那时候,北京刚解放不久‐‐那姓丁的是谁呀?&rdo;余楠不耐烦说:&ldo;丁宝桂是我母校的前辈同学,他只知道我的大名,根本不认识。况且那封信早已扔了,叫我往哪儿寄信呀?&rdo;宛英是余楠所谓&ldo;脑袋里空空的&rdo;,所以什么细事都藏得住。她说她记得信封上印就的是&ldo;北平国学专修社&rdo;几个红字,上面用墨笔划掉,旁边写的是&ldo;鹅鹁子胡同文学研究社&rdo;。

余楠知道宛英的记性可靠。他想了一想,灵机一动,笑道:&ldo;我打个电报问问。&rdo;他草拟了电报稿子,立刻出去发电报。

宛英拼凑上撕毁的草稿。头上一行涂改得看不清了,下面几行是&ldo;……信,谅早达。兹定于下月底摒当行李,举家北上。&rdo;他准是冒充早已写了回信。宛英惊讶自己的丈夫竟是个撒谎精。

电报没有返回,但杳无回音。不到月底,上海已经解放。她越等越着急,余楠却越等越放心,把事情一一办理停当。将近下月底,余楠又发了一个电报,说三天后乘哪一趟火车动身。

宛英着急说:&ldo;他们不请你了呢?&rdo;余楠说:&ldo;他们就该来电或来信阻止我们呀?&rdo;宛英坐在火车上还直不放心。可是到了北京,不但丁先生亲自来接,社里还派了两人同来照料,宿舍里也已留下房子,宛英如在梦中,对楠哥增添了钦佩,同时也增添了几分鄙薄。

第三章北京一解放,长年躲在角落里的&ldo;北平国学专修社&rdo;面貌大改。原先只是一个冷冷清清的破摊子,设在鹅鹁子胡同&ldo;东方晒图厂&rdo;大院内东侧一溜平房里。中间的门旁,挂着个&ldo;北平国学专修社&rdo;的长牌子,半旧不新,白底黑字,字体很秀逸,还是已故社长姚謇的亲笔。这里是办公室和图书室。后面还有空屋,有几间屋里堆放着些旧书,都是姚謇为了照顾随校内迁的同事,重价收购的。姚謇的助手马任之夫妇和三两个专修生住在另几间空屋里。

姚謇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北平沦陷前夕,学校内迁,姚謇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去后方。他辞去教职,当了&ldo;国学专修社&rdo;的社长。这个社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好像姚謇辞职前早已存在。反正大院里整片房屋都是姚謇的祖产。姚謇当时居住一宅精致的四合院连带一个小小的花园,这还是他的家产。此外,他家仅存的房产只有这个大院了。有人称姚謇为地道的败家子,偌大一份田地房屋,陆陆续续都卖光了。有人说他是地道的书呆子,家产全落在帐房手里,三钱不值两钱地出卖,都由帐房中饱私肥了。这个大院里的房了抵押给一个企业家做晒图厂,单留下东侧一带房子做&ldo;国学专修社&rdo;的社址。

社里只寥寥几人:社长姚謇,他的助手马任之和马任之的夫人王正,两三个&ldo;专修生&rdo;,还有姚謇请来当顾问的两三位老先生,都是沦陷区伪大学里的中文教师,其中一位就是丁宝桂。社的名义是&ldo;专修同学&rdo;,主要工作是标点并注释占籍;当时注释标点的是《史记》。姚謇不过是挂名的社长,什么也不管。马任之有个&ldo;八十老母&rdo;在不知哪里的&ldo;家乡&rdo;,经常回乡探亲。王正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是个足不出户的病包儿,可是事情全由她管。她负责指点那三两个&ldo;专修生&rdo;的工作,并派他们到各图书馆去&ldo;借书&rdo;、&ldo;查书&rdo;,或&ldo;到书店买书&rdo;。至于工作的成绩和进度,并无人过问。顾问先生们每月只领些车马费,每天至多来社半天;来了也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姚謇也常来聊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