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如松新立功,气骄意傲,对全权监察朝鲜战事的文臣宋应昌没有也不表示应有的礼敬。依据明朝官场惯例,李如松这样的武将见文人督帅宋应昌,应该先穿甲胄戎服当庭参拜,然后才能出庭换易冠带之服,再叙礼寒暄。李如松却以监司服谒见督抚之仪,&ldo;素服侧坐而已&rdo;,这使宋应昌对这个武将极其反感。
甫至朝鲜,李如松听说沈惟敬与日本人和谈想以大同江为界分割朝鲜,登时大恼,立斥老沈jian邪小人,马上派人要斩杀他于军门。其手下参谋李应试连忙劝阻:&ldo;正好借沈惟敬与倭人谈判之机,敌人松懈不备,可出其不意进袭!&rdo;李如松大以为然,便释沈惟敬不杀。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四日,明军次于肃宁馆。小西行长不知有诈,以为明方派使节来封贡,赶忙先行派出二十名牙将出平壤城对明军表示&ldo;热烈欢迎&rdo;。
李如松下令游击将军李宁生率小股人马迎前,准备先绑起这二十个倭军参将。岂料,明军行事不密,倭将发现来前的明军个个眼中冒火腰持绳索,便猝起格斗,最终明军只逮住三个,跑了十七个。
小西行长闻讯大骇,但他仍旧没敢多想,就派亲信小西飞入明营谒见李如松。
李如松为麻痹日方,说是前日双方误会,明军实是护送封贡使臣来此,好言好语好招待打发回小西飞。
明军次于平壤城下。
小西行长深信明军是护送朝廷封贡使臣来此。正月初六,他在平壤城内的风月楼大摆宴席,群倭花衣骏马,夹道欢迎,等候大明使臣入城。李如松方面,分派诸将,授以方略,准备分道奇袭入平壤。
但明军诸将轻敌,逡巡未入,反而四处打招呼安排,一时间使得日本军人大疑,纷纷登陴拒守。明军暂时放弃奇袭计划。
夜半时分,日军率先开城偷营,被李如松一军打得大败,逃回城内。
正月初七一大早,李如松安排攻城事宜。他严令诸军在进攻中不要割首报功耽误功夫,下令要三面合围,留出东面空缺专供日军逸出之地。同时,他深知日军最轻视朝鲜军人,就下令副将祖承训(先前在平壤败过)率所部身穿朝鲜军装,在城西南面潜伏。城北牡丹峰,由游击将军吴惟忠率部进攻。李如松本人亲提大军直抵平壤城下,攻其临江的东南面。
日本人一直在平壤构筑防御设施,一时间矢炮如雨,明军小却。李如松怒,手斩先退兵将数名,指挥敢死队立云梯抛钩绳肉搏登城。日军主力皆移军东南,死拒明军正面进攻。
西南方面,日军认为拥至城下的是朝鲜军,不屑派重兵拒战这些不堪一击的棒子军,纷纷抽调人手到东南方向增援。结果,祖承训部明军在城下登城前,纷纷解去朝军号衣,露出明军衣甲,守卫的日军见状大惊,连忙叫回已经派出增援东南城的军士。
战场形势,瞬息变换,日军慌乱之际,捍守失当,明军杨元一部已经破平壤小西门先登,李如松本人率军从大西门杀入。
日军顽强抵抗,火器并发,烟焰蔽空,使明朝将士多有杀伤。李如松虽身为主帅,仍旧亲自驰马进攻。一发炮弹爆炸,一下子把李如松胯下战马炸死。这位李将军神勇,一挺腰,又跨上一匹新马,挥刀直进。中途有深壕,其马不慎跌入,李如松大喝一声,急跃而上,毫发无伤,麾兵益进。将士感奋,无不以一当百,高呼登城。
毕竟明军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平壤城多处崩塌,手持火绳松和倭刀抵抗的日军纷纷滚落城下。
小西行长见势急,忙遣人哀求李如松,表示说如果明军放我一条归路,日军马上拱手奉出平壤撤走。短脚倭人遇到长腿棒子,二人比阴比心计。李如松先佯装答应,趁小西行长南撤时,他挥兵忽然追杀,又弄死几百号倭兵。
事后点算首级,明军杀敌一千有余。平壤之战,可谓大捷。
日军放弃平壤后一路狂逃,李如松部明军很快收复开城。不久,朝鲜所丧失的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由明军收复。盘据咸镜道的日军将领加藤清正见势不妙,与几路日军合兵,回守汉城。
节节胜利之际,明军轻敌,紧接下来遭受了碧蹄之战的失败。
李如松连捷连胜之余,军爷无长略,心骄气傲,再不拿日本军当盘菜。便于正月二十七挥师冒进。可巧,有误事的朝鲜人(也可能是朝jian)来报,说日本军已经弃汉城而逃。李如松信以为真,只带两千轻骑,直趋汉城驰来,准备上演一出轻衣匹马取汉城的奇剧。
岂料,一行人马行至距汉城数十里的碧蹄馆,正陷入数部日军的合围,明军仓猝应战。
李如松毕竟百战良将,倒还算镇定,指挥部下应战。倭兵围之数重,明军骑兵越杀越少。其中一金甲倭将率数百兵,把李如松本人及十余明兵紧围,情势十分危急。明军中级军官李有声冒死救援,被倭兵砍死。困窘之间,李如柏奋不顾身拍马驰前,夹击倭兵。李如梅弯弓驰she,一箭把金甲倭将she落马下,总算救出大哥李如松。&ldo;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rdo;,诚不虚言。
不久,明军杨元一部及时赶到,斫重围而入,终于杀掉倭兵,但明军已经损失数千人马。
明军大部队后至,准备合力攻城。由于天气久雨,明军精甲骑兵往往陷于汉城周围稻田的泥泞中,骑行缓慢,更甭提驰骋了。日军方面,利用有利地形,背靠岳山,面临汉水,在城中联营拒守,四处遍竖飞楼,居高临下,箭炮不绝,不断有效杀伤明军士兵。
相持到阴历二月中旬,明军接报,据说有二十万倭军来援。(其实是日军jian细散布的谎言)。为此,李如松马上令杨元一部在平壤屯结,控扼大同江,连接饷道;命李如柏一部在宝山诸处连营,以为声援;查大受驻兵临津;祖承训部在开城屯军;他本人东西往来,全权指挥。不久,听说日酋平秀嘉拒守龙山仓,有粮数十万,李如松密遣查大受率敢死队突袭,一把大火点燃了龙山仓,切断了日军的粮糙供应。
虽如此,自碧蹄之役创败,李如松进取之意大沮。日军方面,虽然固守汉城,但渐渐达至断粮乏食的地步,日有归意。于是,双方以沈惟敬为中间人,再议讲和。
从日本国内讲,劳师丧兵,耗费巨大,连九州大领主岛津氏内部都有人带头暴动拒绝去朝鲜当炮灰,日子很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主和派的小西行长加紧与沈惟敬谈判。当然,谈判桌上比不了嘴皮子,比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
小西行长一失往日牛逼口气,答应沈惟敬,表示日本向大明称臣,归还汉城,并放回所俘的朝鲜王子。
于是,阴历四月十八日这天,日军忽然从汉城遁逃,李如松立刻率明军入城。进入日军所弃军营,发现本来应放粮食的大麻袋数千,用刀捅开一看,粒米皆无,全是干糙。李如松大悔,如果坚持用兵,大可全歼后勤基本断绝的日本军队。
悔恨之余,李如松立遣明军渡汉江尾追日本兵,想趁其遁归之际击杀他们。但后撤的日军步步为营,严防死守,计划周密,分番迭休。由于经过碧蹄馆一役败创,明军产生畏敌心理,没敢上前与穷寇展开厮杀。最终,残余日军得以在釜山集结,联营拒守,躲过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