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孟子从30岁到44岁这段时间,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宣扬儒家学说。44岁时,孟
子便带领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ldo;仁政&rdo;、&ldo;王道&rdo;学说。他先后到了齐、宋、
滕、魏、鲁等国。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各国诸侯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只讲
争霸争利,怎么会相信孟子的&ldo;性善&rdo;论和&ldo;仁政&rdo;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
后,&ldo;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do;(《史记&iddot;
孟荀列传》)
司马迁说&ldo;作《孟子》七篇&rdo;,但班固在《汉书&iddot;艺文志》中却说:&ldo;《孟子》十
一篇&rdo;。那么,《孟子》到底是几篇呢?东汉赵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便给十一篇分列
真伪,他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十一篇中的《性善辩》、《文说》、《孝经》和《为
政》,这四篇《外书》是赝品,因而不给它作注解。《孟子》的七篇是《梁惠王》上下
篇,《公孙丑》上下篇,《滕文公》上下篇,《离娄》上下篇,《万章》上下篇,《告
子》上下篇,《尽心》上下篇。《孟子》一书的篇名和《论语》一样,不过是摘取每篇
开头的几个重要字眼来命名,并没有别的意义。本来《孟子》七篇并没有分上下两篇,
到东汉赵岐所著《孟子章句》,才把七篇各分为上下两卷,后来加以沿用。
《孟子》一书以问对、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的论证方法。它翔实地记载了
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学、历史、经
济和哲学的重要著作。全书35000字,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不仅是一部儒
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儒家经典。《孟子》一书是&ldo;拟圣而作&rdo;,它既吸收《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
《大学》、《中庸》的一些特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仁是
儒家学说的中心,孔子常讲仁很少讲义,孟子则仁义并重,他有句名言,即&ldo;舍生取
义&rdo;。汉文帝时把《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ldo;传记
博士&rdo;;《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