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迄清末,包含哲学、历史学、科学技术、医学、地理学、军事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
按照传统的文献分类,其中清初以前的著作,多出于经、史、子三大部类。中国历史悠
久,而其文明之发展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史书作为这一文明之连续性发展的记录,在
100种著作中占了将近半数的位置,恰恰是上述特点的最有力的明证。
综观其他各类著作,则不独反映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而且也显示了中国文明
内涵的丰富性,尽管它们还没有包含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和灿烂的文物文明在内,
但也足以证明这一点。从分类学的观点和历史传承的观点来看,这里所列举的100种著
作,要完全避免重复与交叉,显然是困难的。
经文与注疏之间有这种情况,经与史之间有这种情况,独立的著作与合辑的著作之
间也有这种情况。它们或是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因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并影
响着历史的进程;或是各从不同的方面对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影响。从这个意义上
说,这种重复与交叉,却也反映出悠久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丰富的文明内涵中的联系性。
这里所列举和评介的100种书,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如何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对于这个问题作总体性的综合考察与阐述,远非本书所能胜任的。退而言之,即便是就
其中某一类著作来说明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困难的。本书编撰的目的,
是在对它们作简要评介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作综合评论的价值取向。尽管本书是一本通
俗性和知识性读物,但它或许有利于读者增强这种评论和思考的兴趣,从而丰富和提高
对于中国历史上之精神产品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诚然,当我们说到这些书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文明发展内涵的丰富性时,事实上已经包含了这种
综合评论的价值取向。但是,归根结蒂,这种综合价值具体体现,却又不在评论而在于
这些著作本身及其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举例来说,从《五经》、《九经》、《十一
经》、《十三经》及有关的注疏不断被确立为国学的过程中,从《三史》、《十七史》、
《二十四史》一再被确认为&ldo;正史&rdo;的过程中,从历代皇朝屡屡颁发各种农书、医书的
敕令中,从封建皇朝的不断发展和全国性地理书的反复编纂过程中,从思想家们对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