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啥也不是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我们在前面介绍西方中世纪的黑暗的时候提到过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件‐‐英国圈地运动。这件事情迫使大批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成为了流民,为了生存,只好选择来到城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当时大明王朝的情况却是这样的‐‐

由于长时期封建制度的禁锢,国家倡导的也是&ldo;重农抑商&rdo;的政策,尽管在明朝中后期,这种政策的实施效力有所减弱,但是在很多农民的心中却有这样的想法:&ldo;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田地好。&rdo;很多农民就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这种日子虽然辛苦,但是却有着强烈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下来的,为什么自己要舍弃这里的田地,转而成为别人的劳动力,过着一无所有的日子呢?假如哪一天自己找不到工作了,那岂不是得饿死街头?现如今我们说这是小农意识,但在当时这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那些靠商业发家致富的人,反而是&ldo;非主流&rdo;。

也正是因为有了&ldo;重农抑商&rdo;的政策,商人的地位在古代非常低,这才有了&ldo;无商不奸&rdo;的说法,所以很多商人在发家致富了之后,反而选择回到家乡,大量购买土地,当个地方的员外。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所谓的榜样力量,或者称为榜样影响更加确切,一些人富裕了之后,就成为街里街坊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说某个县的某个人从事海上贸易贩卖丝绸发家致富了,那乡亲们都会说,你看那谁谁谁多有本事,原来不过也是个种地、放羊的小伙子,看看人家现在过的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可是没过几年,这个乡亲们口中的&ldo;暴发户&rdo;却选择回到了家乡,买了土地,又回到了农忙的日子,那乡亲们又会说,唉,果然还是种地踏实啊,别看他挣了钱,指不定曾经遇到过什么事呢?这种思想之下,资本主义萌芽又如何能够发展起来呢?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点就在于当时的政府,我们还是以英国为例,当初的&ldo;圈地运动&rdo;是得到了英国当局的大力支持才完成的,甚至还为此颁布了法律法规,这也等于是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个运动的合法性。这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商业贸易已经成为了时代潮流,如果固步自封的话,只能被其他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可是中国政府一直都保持着高姿态,这一点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商业贸易的重要性,他们依旧活在封建制度的牢笼之中。

再次,中国手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是海外,因为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小,产品需求量是什么?那就是市场啊!没有买卖就无法拉动生产力。尽管海外市场足够强大,但是经过了殖民掠夺,中国已不再是西方世界获得产品的唯一渠道,这同样打击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这几条原因,有的是意识形态上的,有的则是时间造成的,如果在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出现的时候,大明王朝的当权者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才是时代之趋势,那么资本主义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但是,历史并不存在假设关系,由于各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始终无法跨出那一步……

2.夭折的航海运动

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带给中国人的是无限骄傲,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旧体制,率先叩开自由贸易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大门。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抓住这次机遇,凭着明王朝的军事、文化、经济能力,很有可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那么世界的历史都将会重写。

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国和南洋的航路畅通了,对外贸易大大地发展了,出国的华侨也就更多了。通过这几十年的对外接触,中国跟南洋这些地区的关系越来越深,来往也越来越多。由于华侨的活动,以及中国的先进的生产工具传入这些国家,这样,南洋地区的生产方式也越来越进步。所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实说明,我们这个国家有这样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不去侵略人家。正因为这样,直到现在,尽管时间过去了五六百年,但是郑和到过的国家,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历史遗址。因为郑和叫三宝太监,所以很多地方都用三宝来命名。像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事以往历史上是没有的,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是明朝历史上一件很突出的事情。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不去第八次呢?

明成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做皇帝。这个短命皇帝很快又死了,再传给下一代,这就是宣宗。宣宗做皇帝的时候还是个八九岁的小孩,不懂事。于是宫廷里便由他的祖母当权;政府则由三杨,也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掌握了大权。三杨在朝廷里当了二三十年的机要秘书。三个老头加上一个老太太掌握国家大权。这些人和明成祖不一样。明成祖有远大的眼光。他们却认为他多事,你派这么多人出去干什么?家里又不是没吃的、没喝的。不过明成祖在世时他们不敢反对,明成祖一死,他们当了家,就不准派人出去了。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国库空虚。

有很多人都将国库空虚这个情况归结于郑和前几次下西洋花费了太多,可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明成祖朱棣不停地&ldo;北伐&rdo;和迁都北京造成的,相比于朱棣的花钱能力来说,郑和不过是&ldo;毛毛雨&rdo;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