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董心卿说这些是赔上了她的清白名声,可谓两败俱伤。
&ldo;如果杀两个重臣就可以让叛军撤退,本君绝不犹豫,你们太小瞧君臣之间的关系了。&rdo;穆砺璁佯作镇定,竭力模糊他们二人的计划,打消他们的&ldo;自以为是&rdo;。
事实上,他们二人的这个办法即便不能马上令石弥生和朱毅生出反心,却也会加深他们的恐惧。
曙城粮食一日少于一日,一旦战局结果越来越不利,会让他们在惶惶不安中彻底倒戈,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能与王宫侍卫们和禁军抗衡的,也只有这两个重臣的家丁奴隶等。
穆砺璁之所以迟迟不动他们,忌惮的也是这点。
&ldo;杀他们当然不会令义军撤退,只会令他们为自保而狗急跳墙,倒戈义军,打开城门而已。&rdo;方烈戳穿了穆砺璁的意图。
&ldo;对你来说,义军进城便是你的死期。对穆国来说,你要跟义军决战到底,就是亡国。攻陷王宫,穆氏王族就此终结,改朝换代。&rdo;
&ldo;更不要说在西北还有虎视眈眈的荼芺大军,再过几天,他们也将到达城下。不论他们是否选择先与义军厮杀,被困在城中的穆军仍旧没有生路。傅柔是荼芺军首领,打着向你复仇的旗号而来,师出有名,你想穆国被外族瓜分么?&rdo;
事态到底没有转变,重新回到方烈和董心卿的条件之上。
&ldo;哓哓质辨改变不了你现在的困境,只有我们这一个办法可以救穆国,使曙城免于战乱,也可打消方是时最终的目的,保住你穆家王国。&rdo;方烈续道。
&ldo;要本君谢罪自杀,做不到!&rdo;穆砺璁态度极其坚决,&ldo;本君继位后励精图治,何错之有!若一定说有错,也是错信沈弄璋与你们!受屈而死,毋宁战死!&rdo;
&ldo;为你一人的王权,无视穆家王国覆灭,你心中无家无国无百姓,只有你自己‐‐&rdo;方烈神色严肃,语气虽然平缓却严厉,顿了顿,才斥责道:&ldo;你有何颜面自称穆氏子孙。&rdo;
&ldo;你们又出于什么目的如此为我穆家着想?&rdo;穆砺璁执迷不悟,冷哼道。
方烈微微敛目,能看出他在极力抑制自己的情绪。
&ldo;我们不是为你穆家着想,只是亲眼看到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不想让他们继续经历。&rdo;董心卿挺了挺腰背,浑身开始散发果敢凌厉之气。
一瞬间,穆砺璁想起七八年前,董心卿曾两次决绝地刺杀自己,毫不手软。这个自己认为始终柔弱可怜的女子,骨子里藏着最刚毅的隐忍性格,胆色更是堪比沙场悍将!
&ldo;即便我死,依旧无法改变方是时要自立称王的野心,更无法阻止荼芺军侵吞穆国的野心,你们看不出来?&rdo;
方烈缓缓摇头:&ldo;你谢罪自杀,继位之人随即颁布利好百姓的政令,并拣选立竿见影的马上执行,自然就会令满心仇恨的百姓暂熄怒火。&rdo;
&ldo;再适时提出荼芺部正在野蛮侵略百姓的家园,揭露他们残杀暴虐的恶行,为避免自己沦为蛮族奴隶,失去家园和土地,百姓自然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抗荼芺军的目标上。&rdo;
所以,还是要老三继承王位,老四年轻识浅,无法胜任‐‐穆砺璁腹诽。
只是这念头在脑海里闪过后,穆砺璁到底忍住了没有再说出口。他自己也意识到,在他已经多次验证穆砺琛没有篡位之意后,仍是不依不饶地纠结着穆砺琛与王位的问题,是自己太敏感。
之前因为叛军攻城,穆砺璁很难控制这种焦虑和忐忑不安,但方烈和董心卿的一直平和让他的焦躁似乎也冷却下来,虽然想起来、听起来仍旧扎心刺耳,但总算已能慢慢面对,重新理智思考。
先不考虑继承王位的是谁,穆砺璁担心的是另外的问题。
&ldo;你们怎么确保百姓会继续拥护新君?本君即便肯为穆国牺牲,谁又能保证方是时不会趁我穆氏大乱之际攻打曙城,进城后不会称王?谁又能保证百姓不会拥护方是时称王,继续对我穆氏赶尽杀绝?&rdo;
&ldo;没办法保证。&rdo;方烈竟不咸不淡地回答。
穆砺璁剑眉几乎要倒竖起来,怒不可遏!
&ldo;我们只是为了减少无畏的牺牲,并不是为了确保穆氏王族根基稳固。此法若成,可免穆氏剩余人口和都城禁军、宫中侍卫等与义军进一步厮杀。此法若不成,至少你之死会打击王族和誓死顽抗的军队士气,很可能缩减军队与义军的对抗时间,也能减少伤亡。&rdo;
&ldo;所以,不论最终成与不成,你的死,都能减少曙城内军队的伤亡。他们是你的军队,也是穆国的军队,更是穆国的儿郎。既然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何不放他们一条生路。&rdo;
&ldo;呵呵&rdo;,穆砺璁冷眼看着眼前两个从始至终没有愤怒过的两人,却觉得他们长了两张最面目可憎的脸,嗤笑:&ldo;你们为了杀我,可真是巧舌如簧,费尽心思。&rdo;
&ldo;是为杀你。&rdo;董心卿大方地承认,&ldo;没有等着跟义军一起冲进这里将你碎尸万段,而是给你自戕的机会保留你全尸,已经是我们最大的仁慈。&rdo;
&ldo;城外的义军将领、战士,多少人都与你有直接的血仇,多少人等着手刃你复仇,让你为穆国而死,留个美名,便宜你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