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起来,寺里的长明灯和平安牌都不是用来卖的。佛家清静之地不能用来做生意。所以,那些钱都是香客们自己&ldo;捐&rdo;出来的,捐多捐少就要看香客的心意了。只是时间久了,慢慢有些了约定成俗的规矩,若要点长明灯,即使是最次的香油和造型最简单的灯,香客每年至少要捐二十两的银子。
所以,没什么余钱的老百姓都更偏爱平安牌,狠狠心的愿意捐个一两,舍不得的就先捐个十文。
平安牌挂在殿内的一面墙上,每日都有僧侣坐这里诵经。因为求平安牌的人太多,无数牌子挤在了一块儿,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整面墙。柯祺很感兴趣地走上前看了看。很多求平安牌的人都不识字,因此平安牌上只留了个手印,因为年代久远,手印都模糊了。也有那种识字的,在平安上写了八字。
柯祺默读着平安牌上的文字。
&ldo;尚德七年……&rdo;
&ldo;这个也是尚德七年……&rdo;
&ldo;咦,这是尚德八年的了……&rdo;
尚德是前朝末帝的年号,这些平安牌都年代久远了。柯祺便又往前走了好几步,他自己生于开瑞二年,就找上了开瑞二年的平安牌。每块平安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故事背后总逃不过悲欢离合。
&ldo;愿大郎长乐无忧……嗯,这应该是给儿子求的平安牌?&rdo;柯祺把一枚背后刻着莲花的木牌翻了过来,&ldo;额,这个八字怎么瞧着有些眼熟?咦!竟然和谢瑾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这也太巧了吧?&rdo;
平安牌上没有写大郎的姓名,不过这位&ldo;大郎&rdo;肯定不会是谢瑾华。因为,首先谢瑾华在家中排行第四;其次,如果谢府的人要为谢瑾华祈福,肯定会给他点长明灯,而不是用这种简简单单的牌子。
&ldo;不过真的是太巧一点啊……&rdo;柯祺喃喃地说。牌子上还有&ldo;信女青留&rdo;这样的字样。
柯祺抱着&ldo;转发这条锦鲤&rdo;的心态求了五个牌子。舅舅家的四人是四个,然后他还为谢瑾华求了一个。等小沙弥把牌子系好,柯祺双手合十地对着观音大士拜了拜,又捐了一点香油钱,就回住处了。
夜间睡觉时,柯祺对着谢瑾华把平安牌的事说了:&ldo;……和你的八字真的一模一样!&rdo;
&ldo;这也没什么稀奇的。世上的人那么多,总有人和我是同时出生的。&rdo;谢瑾华说。
柯祺想了想,又说:&ldo;放眼全世界当然就不稀奇了,可是京城中才多少点人?连时辰都对上了……有没有可能是你母亲那边的亲人帮你求的平安牌?我是说你的生母,从母亲那一边来说,你确实是大郎。&rdo;就算谢瑾华的生母早早去世了,但他的生母应该还有家人在世吧?就好比说柯祺就有舅舅刘谷。
两人都是庶子,于是说起生母时,这个话题并不尴尬。
谢瑾华摇了摇头:&ldo;我很小的时候……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奶娘不尽心吧,总之病过一场。那时大哥跑来看我,我觉得委屈极了,还问大哥要过娘亲……忘了是谁对我说的,我生母似乎是位孤女。&rdo;
话题到此戛然而止。两人都把那块平安牌抛在了脑后。
第二日起床时,谢瑾华和柯祺听到了竹林之外传来的隐约声音。厉桑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对谢瑾华汇报说:&ldo;少爷,隔壁那一处大院子被德郡王府的人包下来了。王妃没有来,领头的德郡王世子。&rdo;
德郡王世子是谢瑾华的外甥。尽管世子的年纪比谢瑾华要大一点。
&ldo;额……要派人去问候一下吗?&rdo;柯祺问。
谢瑾华的面色一下子变得无比古怪。尽管知道了未来会有皇子火烧宫殿,可谢瑾华从来没有怀疑过德郡王。这并非是因为德郡王娶了谢家姑娘,而是因为他的性格摆在那里,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
德郡王那一家啊……简而言之,他们都有病!
第二十四章
若用一个字来形容德郡王一家,那便是&ldo;美&rdo;。
德郡王的生母原本是木雕手艺人的女儿。那时,李家夫人生不出儿子来,她原本是打算把丫鬟开脸的,结果她婆母说了句&ldo;我孙儿不能从奴才秧子的肚子里蹦出来&rdo;并且立刻把一位娘家侄女塞进了她丈夫的房里,这位李家夫人见婆母吃相太难看,冷冷一笑,转头从外面给丈夫纳了一房貌美的良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