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见谢瑾华小小年纪,却没想到他还会教孩子,不免有些惊异。
谢瑾华立刻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补救道:&ldo;家中子侄已经到了要启蒙的时候。&rdo;其实月饼还差几个月才需要启蒙的。谢瑾华的教育经验都是从柯祺这个学生那里得来的。别人教子,他教夫啊!
探花很是理解地点了点头。
很快就到了吉时,负责开宴的是本届的主考官。给皇上预留的那个位置还空在那里。事实上,虽说明光宴是皇上宴请新科进士的宴会,但皇上本人并不经常出现在明光宴上,只是占了个名头而已。
三年前的明光宴上,太子倒是露过面。当然,这也是皇上的意思。如果没有皇上的准许,太子自己肯定不好出现在这种能拉拢未来朝臣的场合。从这一点来说,太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稳固。
明光宴的重点不在于宴,宴会中有作诗、写赋的机会,这都是留给众人表现的。
文人嘛,或真情或假意,在外头总要表现出自己谦和有礼的一面。明明谁都想要表现自己,肚子里分明已经有了底稿,却偏要等着别人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才&ldo;勉为其难&rdo;地站起来,然后&ldo;苦思冥想&rdo;片刻,这才将文章脱口而出,最后还得谦虚一两句,说自己是在抛砖引玉。谢瑾华是人人都想引的玉。
谢瑾华向来是不怵这种场合的。该他作诗,他就做;该他出风头,他就出。到了这时候,就算他想低调,都已经没法低调了。官员们似乎也很偏爱他,总是对他举杯示意,他就不得不喝了好几口。
等到宴会快散了时,皇上竟然领着太子露面了。
众人的情绪都很激动。
当皇上举杯邀众人共饮一杯时,伺候的太监们先把大家的酒杯都斟满了,新科进士激动得一饮而尽。这杯酒喝完,又说了几句勉力的话,皇上就离开了。但是,在场的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被怠慢了,毕竟那可是皇上啊!恰恰相反,他们的心里都久久难以平静,因为他们竟然喝到了皇上亲自敬的酒。
太子留了下来。
太子对谢瑾华这个六首状元很感兴趣,便把他招到了跟前说话。虽说两人有一点亲戚关系,但因为彼此身份差距过大,这其实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太子视谢纯英为可靠友人,对着谢瑾华就很和善。
谢瑾华的礼仪学得很到位,先是一丝不苟地对着太子行了礼,然后静静看着太子。
太子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六首状元是这个画风。谢瑾华看上去乖巧极了,眼睛澄净如同冬日的湖面,又如同是初生的懵懂的小兽。有那么一瞬间,太子甚至怕自己吓到了这孩子,于是软了语气。
太子问什么,谢瑾华就答什么。
太子自然不能问朝政,皇上虽让他参加了明光宴,但他不可能真的迫不及待地去拉拢新科进士。所以太子问的只是清风明月。他唯一的嫡子已经开始念书了,于是就问谢瑾华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的。
太子的这种行为就像是后世的那些父母,见邻居家的孩子成绩比自己孩子好,就想去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然而,面对着太子的一番慈父心肠,谢瑾华却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太子是个好脾气的人,见状不免反思了一下,难道是他这问题叫状元郎为难了?
谢瑾华终于开口了,道:&ldo;这问题一时半刻说不清楚,要不学生用纸笔写下来吧。&rdo;
明光宴上自然不缺纸笔。谢瑾华拿起笔,只写了几个字,太子就忍不住在心里叫了一声好。别看谢瑾华年纪不大,但这一手字已经胜过在场的所有人了。等到谢瑾华写满了半张纸,太子心中越发佩服了。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话果然不假,只有刻苦才能造就一位六首状元啊。
原来谢瑾华把自己督促柯祺念书的那些经验全部写纸上了。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待到宴席散了时,谢瑾华总结的一套学习方法已经彻底传开了。大家看着谢瑾华的眼神中都不免有些佩服。如果一个人有了天赋的同时,还比一般人刻苦勤勉得多,别人又有什么资格不敬佩他呢?
谢瑾华稳稳地走出了明光苑,走的是直线。
叶正平和谢瑾华并排走着,探花郎因之前和谢瑾华聊得不错,也和他们一起走着。叶正平和谢瑾华关系密切,因知道柯祺已经开始下场参加童试了,就忍不住对着谢瑾华问了一下柯祺的考试情况。
谢瑾华竖起食指放在唇边,神秘地说:&ldo;嘘,莫要说柯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