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世界屋脊风云录3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在强渡怒江的战斗中,还应提一提工程师张天翔。李文炎他们虽然过江去了,但由于浪激、流速大,过河的绳索仍无法拉过去,便桥仍架不起来!在这关键时刻,张天翔在怒江边上转来转去,仔细观察水纹流向,发现水纹斜线过江心后指向回水湾的一个大旋涡。这个大旋涡离西岸只有二三十米。他经过精心思考,提出一个方案:用木料扎成木筏,把过河绳索扎在木筏上,江水可能把木筏沿着激流冲进那大旋涡,便于西岸的同志打捞使用。此举成功,过到西岸的李文炎等就可以把木筏上的过河绳索、架桥材料拖上西岸。这个方案很快被采用了。实践证明张天翔的分折判断完全正确。木筏带着12号铅丝等材料飘进了大旋涡,被李文炎他们拖到了西岸。紧接着,铅缆、钢丝绳都被拖过去了。二部队在干炎林师长的指挥下,很快架起了一座简便吊桥,横跨怒江激流。筑路部队跨桥去到西岸。张天翔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从这里我深深感到,我们的领导指挥是多么坚强有力,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是多么富有聪明才智呵!总工程师李昌源、桥梁专家黄渭泉、工程师余炯、齐树椿、李昌泽、张天翔等工程技术人员,不愧为修筑康藏公路中的英雄模范人物。

第二步从西岸下到江边查明线路和架桥地形这道险关,是副排长崔锡明征服的。他曾几次从陡峭的石壁悬崖往下滑行200多米。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或掉进怒江激流的危险。然而,在勇士面前,怒江两岸的悬崖绝壁低头了。崔锡明强忍着双手和背部被岩石划破的剧痛,终于战胜重重艰险,来到了江边,查明了线路和架桥的位置。崔锡明荣获&ldo;探险英雄&rdo;称号。他冒着生命危脸攀援过的山,被称为&ldo;征服山&rdo;,人们用红墨水写在石璧上。至今过怒江大桥时,仍可隐约地看到石壁上写的&ldo;征服山&rdo;、&ldo;英雄阵地&rdo;、&ldo;深山峡谷显好汉,怒江两岸出英雄&rdo;等闪光的红色大字。经过我们的桥梁工程师黄渭泉等的精心设计和我筑路指战员与工人76天的艰苦劳动,一座&ldo;贝雷式&rdo;钢架桥终于横跨怒江,&ldo;天险&rdo;变通途呈

我们修筑横跨世界屋脊的公路,征服的不只是一条怒江,而是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尼洋河、拉萨河等10多条江河激流!

●降伏洪水、泥石流

1954年夏天,正当我10万筑路大军以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开山劈岭,康藏公路翻越重重雪山,跨过道道激流,不断胜利向前,向前的时候,严峻的斗争又来到了!当时部队进入波密森林峡谷地区,时值雨季,洪水猛涨,线路上最大的&ldo;固&rdo;冰川突然爆发,泥石流铺天盖地涌来,冲毁了刚修好的路基10多公里,被迫改线30多公里,冲毁了正在修建的通麦等几座大桥!最严重的时候,山崩地裂,河水改道,路毁人亡。五十三师仅这一期工程就牺牲了30多位同志,整个筑路工程一度陷于停顿。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踏勘选线不当;有的怪工程师没设计好,有的对1954年通车拉萨信心不足,等等。那时已是六七月份了,如不力挽狂澜,年底通车拉萨是有问题的。在这非常艰难的时刻,我们修建司令部通报全线筑路部队、民工、这次泥右流冲毁公路,主要是由于对冰川、泥石流、地质地形等自然情况认识不足,再加上任务紧迫,降低了路基线位,结果欲速则不达,责任由领导承担。面对大自然给我们造成的意想不到的灾情和险情,我们果断地研究决定:在&ldo;固&rdo;冰川上空架设一条溜索桥,以解决物资补给和部队往返工地的燃眉之急。第二工程局立即行动,指挥桥梁工程队顶风冒雨,迎着困难上,很快在泥石流险区上空架起了一条高达数十米,长约二三百米的溜索桥。穰政委亲自率领测量小组冒雨改线,提高线位。不仅改善了路线的设计,而且初步摸索了一些对付冰川、泥石流的经验,加快了工程进度。在这困难的时候,我筑路部队发扬了政治工作的战斗性和群众性的威力,战士们提出了气壮山河的行动口号:&ldo;叫高山低头,叫洪水让路!&rdo;、&ldo;千方百计,今年把公路修到拉萨去!&rdo;、&ldo;用通车拉萨的壮举,告慰英勇牺牲的烈士&rdo;。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白健主任和师政委洪流、冯志芳等带着干部到部队,进一步发动群众,继续深入开展&ldo;工程民主,技术革新&rdo;活动,使这一活动掀起了高潮。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战士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高度发挥,创造出许多新的作业方法,如:&ldo;山字形挖土法&rdo;、&ldo;双燕式排土法&rdo;、&ldo;梅花爆破法&rdo;、&ldo;集团爆破法&rdo;等,提高了工效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革命英雄主义和技术革新的结合,我籽:终于战胜了高山、洪水,公路加速向西修去!

我们在征服怒江天险、降伏泥石流战斗分外紧张激烈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西南分团和志愿军慰问分团来:到康藏高原慰问筑路、运输部队,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也特地先后委派李达副司令员和后勤部余秋里部长率领机关的工作人员亲临筑路工地,亲切看望部队,检查工程进渡。在我们遭到冰川和泥石流的袭击之后,部队补给出现了危机,有的部队断了粮。如果部队自己运粮,公路抢修就要受到影响。他们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了西南军区。1953年7月,一个有3000余人组成的人力运输团,由团长郭映绪率领,开赴工地,在艰险的道路上进行接力运输,使施工部队的补给和料具供应得以维持。特别是李达副司令员看到部队一面筑路,一面生产,非常高兴。他热情称赞&ldo;雪线豆芽&rdo;、&ldo;高原豆腐&rdo;、&ldo;雪山菠菜&rdo;和10多斤重的大萝卜等,说,这是战士们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余秋里部长和随同工作组来的西南军区财务部长杨以山、卫生部长潘阳太,发现部队指战员由于长时间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施工,体力消耗过大,加之营养不良,有的指甲凹陷,有的嘴唇干裂流血,有的得了贫血症、夜盲症等等,他和部队领导同志及后勤机关研究改善部队的生活物资供应,立即提出了提高供应标准的方案,把进藏部队的伙食标准提高一步,改为五类灶。西南军区首长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并报告军委及时得到了批准。首长和领导机关对筑路部队和筑路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进一步激励了大家的劳动热情。同志们常常风趣地说:&ldo;余部长是我们西藏部队五类灶的创始人哩!&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