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批评捷共盲目追随苏联,在中东战争后同以色列断交,认为这是40年代政治案件中反犹太主义表现的继续。此外,捷一些作家,如哈韦尔、瓦楚利克等人在其作品中攻击捷共,指责它制造政治案件,维护&ldo;斯大林主义&rdo;等等。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组织示威游行,高呼&ldo;我们要民主,自由,光明&rdo;等口号,在示威活动中,各种非正式的大学生团体开始取代捷青年联盟组织。作家和学生的种种活动,给捷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引起捷当局的不安。诺沃提尼、党内第二号人物亨德里赫等大力反击,批评知识界的言行是&ldo;反对党的领导&rdo;
,是&ldo;反社会主义行动&rdo;
,&ldo;给唯心主义观点和资产阶级道德开辟道路&rdo;。
捷当局改组文化部和作协领导机
1&ldo;黑暗时代&rdo;系指1620年后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时期。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03
构,开除几位作家的党籍甚至国籍,加强对文艺界的控制。
对学生的抗议活动,则实行武力镇压,打伤和监禁示威者,但以上措施未能奏效。学生的抗议活动有增无已,一些作家则继续活动,成为后来&ldo;布拉格之春&rdo;和1989年剧变中的重要人物。
二、诺沃提尼同斯洛伐克的关系日益紧张。
1960年捷议会通过社会主义宪法,削弱了斯洛伐克民族议会的权力,实际上取消了该地区的权力执行机构‐‐斯洛伐克行政委员会,压制了民族自治的要求,引起该地区领导和群众的不满。
1964年,诺沃提尼仍坚持&ldo;无须改变&rdo;对&ldo;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rdo;的批判,反对为胡萨克彻底恢复名誉,指责杜布切克也有&ldo;资产阶级民族主义&rdo;
,认为要求实行两个民族的联邦制也是民族主义的表现。诺沃提尼甚至下令对斯洛伐克领导人进行种种监视。捷当局还削减国家对斯洛伐克的基建投资,按计划对斯洛伐克的基建投资应为总的基建投资的28%,结果仅实现22%。
斯洛伐克反诺沃提尼的情绪高涨,关系日趋紧张。
1967年9月,诺沃提尼赴斯洛伐克访问,抵达历史名城马尔丁时,怀疑斯洛伐克人要暗害他,不按事先安排同欢迎群众见面,不饮用服务人员送上的饮料,不去准备好的旅馆下榻,甚至拒绝去斯洛伐克民族复兴者墓献花圈。
更有甚者,他还提出要将斯洛伐克重要历史文物搬迁到布拉格。
这种种伤害斯洛伐克民族感情的作法,既遭到斯洛伐克领导人杜布切克、比拉克等的强烈抵制,更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
三、捷共领导层形成反诺沃提尼阵容。不少领导人反对诺沃提尼在政治上坚持错误、独断独行、迟迟不为40年代的
01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政治案件平反;在经济上搞主观主义的高指标、坚持苏联模式、不思改革,造成经济滑坡;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高压政策,使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紧张;在民族问题上,不尊重斯洛伐克的民族要求,等等。因此,有的人直截了当地说,诺沃提尼不下台,捷经济改革无法进行,斯洛伐克的民族权利得不到尊重。一些原来站在诺沃提尼一边的领导,如亨德里赫等,也开始同他拉开距离,逐步站到反对他的一边了。
1967年下半年,在捷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杜布切克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诺沃提尼,主张将党的中央第一书记和总统的职务分开,提出要诺沃提尼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诺沃提尼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准备全力反击。
他一方面采用笼络办法,允诺让某某领导人将来接替他的职务,一方面试图动用武力,开展军事演习,以示威胁。结果事情败露,受到捷共中央主席团的批评,认为他企图发动军事政变。使他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诺沃提尼面临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形势,只好求助于苏联领导人。因为当时的惯例是,捷在重要人事安排、大政方针等问题上,均得听命于苏联。诺沃提尼只要继续得到苏联领导的支持,就可保住地位。
1967年12月8日,诺沃提尼邀请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捷,向他汇报捷国内严重局势和党内斗争情况,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但出乎诺沃提尼的意外,勃列日涅夫明确地说:&ldo;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rdo;
很明显,苏共领导已不再支持诺沃提尼,而另有打算了。这并不说明苏共领导不想插手捷内部事务,而是另有原因。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时,捷共中央主席团&ldo;未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13
跟上形势&ldo;
,竟然致电苏共中央,对赫鲁晓夫下台表示&ldo;遗憾&rdo;。
这当然影响了勃列日涅夫同诺沃提尼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苏共领导看到诺沃提尼大势已去,无法继续扶植,只好另换新人。
1968年1月,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争论,捷共中央全会决定将党中央第一书记和共和国总统的职务分开,解除诺沃提尼捷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保留他的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总统的职务,选举斯洛伐克领导人杜布切克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共中央主席团增补了4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