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的主人公原型是日本的前艺伎峰子岩崎,尽管戈尔登在小说中对她也有大量的溢美之词,但峰子岩崎本人在看了小说后还是非常气愤,认为书中对艺伎的描写是极其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通过一些虚构的情节歪曲了艺伎的真实生活,于是,她决定予以反击。峰子岩崎自己撰写的一本名为《一名艺伎的真实回忆》即将出版。
事情的缘起是作者阿瑟&iddot;戈尔登没有遵守诺言,他暴露了峰子岩崎就是小百合原型的身份。1992年,阿瑟&iddot;戈尔登来到日本,和峰子岩崎一起呆了几个星期,其间他对峰子岩崎、她母亲、她姐姐等几代人的艺伎生活经历进行了录音采访。当时,他一再声称采访的谈话录音将予以秘密封存,他一定会予以认真对待的。
然而,结果却是,戈尔登写出来的是一本生动可读的纪实性小说。小说以日本旧京都的一个娱乐区为背景,对主人公百合子的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小说里百合子的生活是美丽和堕落相随,魅力与罪恶共存,小说的高潮情节是百合子的&ldo;初夜权&rdo;拍卖给一位出价最高的主顾,戈尔登在书中还侮辱性地称之为&ldo;处女开封仪式&rdo;。
峰子岩崎读了《艺伎回忆录》的日文译本后,她感到非常愤怒,坚持认为戈尔登损坏了她的名誉。她的一些朋友也纷纷打电话给她,说他们知道书里写的就是她的故事,但是掺和了太多的虚构情节。&ldo;我读了小说后曾经想到过自杀,&rdo;峰子岩崎说,&ldo;但是,我转念一想,要是我自杀了,那不是更没有人来说出真相了吗?&rdo;
事实上,峰子岩崎的初夜跟书里描写的百合子的初夜相比不仅有着更动人的情节,也更为浪漫。这位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著名艺伎觉得书里描写的太离谱,她决定破例,首次公开谈论自己的初夜。&ldo;我绝没有像书中描写的那样出卖自己的初夜权。&rdo;峰子岩崎平静地说,&ldo;而事实上,我的第一次性经历是在21岁那年,当时我自己是完全自愿的,不牵涉到金钱的问题。那一夜是在纽约的阿斯托里亚大酒店度过的。&rdo;那个男人是实实在在被峰子岩崎的美貌迷住了,同时又很欣赏她传统的行为方式。
峰子岩崎说,实际上,艺伎并不是妓女。如果男人要花钱找性乐,他完全可以到京都其他的娱乐场所去。艺伎和客人经过交往,建立起来的通常也只是情人般的关系。&ldo;一开始,我自己也说不明白是不是爱上他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认真的。&rdo;峰子岩崎回忆说,&ldo;因此,我对他说,大家等个三年再说吧。可是,没想到三年里他天天来看我。&rdo;然而,遗憾的是,那个男人不仅是位有妇之夫,而且还离不了婚。于是,他们只能处处小心,谨慎从事。他们相约从不同的地方飞往纽约,然而在酒店里会合。那一夜对峰子岩崎而言是浪漫而刻骨铭心的,可是戈尔登的书却将其描写得既离谱又荒唐,因此她觉得自己有理由气愤。
跟小说的主人公百合子一样,峰子岩崎从小就被人收养,并进了艺伎馆。1965年15岁那年,她开始受训成为艺伎。据峰子岩崎自己称,有人说像她这样的出色艺伎,100年也就出了那么一两个。客人们对她是崇拜爱慕有加,她的客人包括一些日本的名流,也正是在一些名流的引见和影响下,她才打开心扉接受戈尔登的采访,而戈尔登则是《纽约时报》的拥有人苏兹贝格家族的后裔。
峰子岩崎将在她的回忆录中对自己过去的一切作全面的澄清,据说她的书稿已经完成60%。她说,有些时候,姑娘要成为妇人是会有某种仪式,但那多半跟处女童贞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一个仪式而已。
小百合‐‐《艺伎回忆录》(2)
峰子岩崎透露,《一名艺伎的真实回忆》会是非常怀旧的,但不会太伤感,她不想沉溺于对过去的回忆,毕竟从通常意义上讲,她并不喜欢她的客人,当然,对她的第一个男人例外‐‐他已经在三年前去世。
增田小夜‐‐《艺者》
艺伎增田小夜在1957年出版的自传《艺者》,真实地记录了她艺伎生活的苦难。
增田小夜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地主家当小保姆,12岁那年被卖到艺伎馆做学徒。一次,她看见艺伎馆的老鸨用烙铁烫一个叫&ldo;骨牌&rdo;的艺伎的脚,增田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抱住老鸨,被老鸨一脚从楼上踢到楼下,腿骨骨折。老鸨又不肯出医药费,增田只能在慈善医院接受免费治疗。&ldo;骨牌&rdo;后来不堪折磨,决意自杀,又放心不下增田,最后到医院背了增田一起去卧轨。当时增田才十二岁,&ldo;骨牌&rdo;也只有十八岁。年幼的增田听到火车声音,忽然害怕起来,两人最终摆脱了死亡的阴影。而活下去的日子也不好过,等待她们的是无休止的陪客人作乐,为艺伎馆的老板挣钱。
增田在14岁的时候成了&ldo;半玉&rdo;,即舞伎,开始奔走于各茶屋,为客人表演。在20世纪30年代,舞伎表演一次大约收入为30至50日元,当时一升米才2角,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全部归艺伎馆的老鸨,就这样通常要给艺伎馆干上10年,到期以后一般还要义务干一年作为答谢,然后才能获得自由。
半玉除了受到客人的戏弄外,往往还要受到其他艺伎的排挤。对于艺伎来说,新出现的半玉就是新的竞争对手,乘其尚未老练成熟的时候败坏她的名声,使她今后无法在这一行业立足,就能减少一份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