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最令人津津称道的丰功伟绩是建炎三年(1129年)春二月在彭原店的一场伏击战,他把长驱入关的金帅娄室孛堇与撒离喝打得找不着北,死伤惨重,五千金国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撒离喝心胆俱裂、精神失常,&ldo;惧而泣&rdo;,逃跑的路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天昏地暗,搞得连他手下的小兵都看不过眼了,极其鄙视地称他是&ldo;啼哭郎君&rdo;。
吴玠这次又在无意中扮演了扭转战争局面的角色。
话说张浚在富平给对手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匆匆解散五路兵马,自行回朝述职。
金人已经从这位运输大队长的身上尝到了甜头,当然不肯就此满足,他们把淮东、淮西和京西三大战场交给刘豫打理,集结好兵力,源源不断地开进西线,准备大举入蜀。
也活该金人倒霉,他们在这里碰上了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比同龄人更加深沉、有大略的吴玠。早在富平大战前夕,吴玠就曾劝张浚驻扎在今富平县城以东的平原上的军队迁移到高处。宋军以步军为主,山地运动战是强项,而大军驻扎平原之上,地势偏低,地形开阔,利于金军重骑兵的冲击,一旦开战,异常吃亏。而如果将军队往西边后撤几十里,居高临下、依山布阵,既可以利用后面山体的掩护防止金人骑兵的迂回攻击,又可以凭高踞守以化解金人骑兵仰攻冲锋的攻势。
张浚回朝后,吴玠更可便利行事。
吴玠将倚守在大散关上的主力部队转移到大散关东面的和尚原上,积粟缮兵,修筑防御工事,作坚守计。
吴玠的部署一出,争论声四起。和尚原地势开阔,却不在交通要道上,军事地位远不如大散关或者汉中,故应驻兵大散关或退守汉中,以防敌人入蜀,万一守不住还可以率先退入四川。
而吴玠认为和尚原距凤翔不足百里,和大散关一样,同是控扼川、陕交通的要地,又可以策应凤翔,二者关控斗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则兵书上的&ldo;表里形势&rdo;。最妙的是和尚原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开阔,还有水泉,在和尚原上俯瞰大散关,大散关&ldo;直如蚁蛭&rdo;,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屯兵之地。金兵绝不敢绕过和尚原,径自入蜀。
事后证明,金人发现了和尚原上的驻军后,自始至终都不敢叩关轻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围绕着和尚原展开。可以说,吴玠是发掘和尚原军事价值的第一人。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金军陕西主将娄室孛堇病故,兀术全面接管陕西战场。
五月,在兀术的部署下,金将没立从凤翔出散关,与乌鲁、折合兵分两路,约定会战和尚原。兀术的如意算盘是由乌鲁与折合指挥秦州金军从阶州(今甘肃武都)和成州(今甘肃成县)出发,在和尚原北山列阵索战,而没立所领的北路军则经箭筈关向南推进,从南北两个方向分头夹击和尚原。
但可惜,兀术的意图被吴玠看破。吴玠兵分两路,一路待战,一路设伏。
战争开始,吴玠先命诸将在北山严阵以待,另外又在黄牛岭北面的神岔设伏,阻北打南、阻南打北,交替进行,使得金军南北对进的两军始终不能会合。
因为山谷路狭多石,金兵的马匹难以前进,只好舍马步战。在骑兵优势已经完全丧失的情况下,老天爷又来凑了一把热闹,当日辰时,天气大变,大风雨雹从天而降,搞得远道而来的金兵狼狈不堪。
宋军上下激奋,士气大涨,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经过四个时辰的残酷搏杀,金军南北会合的计划宣告流产,乌鲁被斩,没立和折合溃逃。
兀术气得暴跳如雷,大会诸道兵马,集结起十万余铁骑,广造浮桥,横跨渭水,从宝鸡始,一路垒石为城,夹涧与吴玠相拒。
吴玠毫无惧色,继续贯彻自己既定的方针,坚守和尚原。为了以步制骑,他还特意准备一套相应的独门武器和应对方略。
十月十日中午时分,兀术在向大散关发动佯攻的同时,以优势兵力向和尚原发起了猛烈进攻。到了半山腰,兀术突然发现,山坡上、丛林中、大石垒成的工事掩体里,有无数密密麻麻的弓弩,把他们当成了靶子。
这些弓弩手并不是独立分割的单元体,而是吴玠经过精确的计算后,根据有利的狙击方位,进行合理计算,让弓弩手依托有利地形,借助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科学地设置射击点,每一个射击点上都配有几个射击队,轮番发射,号称&ldo;驻队矢&rdo;,再由这些&ldo;驻队矢&rdo;有机组合,结成的弩阵。
该弩阵以弩兵转换位置轮番射击,既节约上弦的时间,又可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堪称明成祖的永乐枪阵和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线形枪阵的鼻祖。弩兵使用的弓箭是神臂弓的加强版‐‐更强大、更轻便的破虏弓。
当兀术的骑兵团风驰电掣,势如奔雷地向上冲锋时,破虏弓发挥了先进弓弩的优势,连发不绝,密不透风,远距离地大量杀伤金军,连续挫败了金军三次大规模进攻。
傍晚时分,兀术不得不结束了进攻,鸣金收兵。
然而,来时容易,去时难。
没等他动身,吴玠率军随后掩杀过来,金军阵形大乱,溃不成军。
然而,兀术的麻烦还不止于此。他退到了必经之路‐‐神岔,吴玠安排的一支伏兵已等得相当不耐烦了,四面杀出,在夜色中挥刀大砍大杀。金军叫苦连天,狼狈而逃,在狼奔豕突中,大批士兵跌入崖涧而死。兀术背后连中两支流矢,仓皇失措之际,&ldo;割须弃袍&rdo;,仅以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