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论语别裁上册 > 第201章(第1页)

第201章(第1页)

汉朝的文景之治,是主张宽的,法令也宽,最初汉高祖到坝上,因为始皇法令太严,而他与老百姓只约法三章,最简单的三点,可见汉朝的兴起,一开始就是宽的。当一个社会经过多年的战乱,老百姓受严刑统治以后,最好的政策就是济之以宽。汉朝到了汉武帝以后讲法治,酷吏就出来了,慢慢收紧,严起来了。这是因为社会群众的心理,太宽了以后,容易放任,就非要用猛,非严格管理不可,政治上运用宽的猛的手法在于人。儒家宽可以得众,而&ldo;信则民任焉&rdo;,上面领导的人言而有信,老百姓就完全信任你。&ldo;敏则有功&rdo;,敏捷聪明,就可建功业。&ldo;公则说&rdo;,凡事公正、公平,则大家心悦诚服。

这篇书从一开头到这里的叙述,好像同孔子乃至孔子的弟子门人都没有关系,只是记载了上古历史的资料,写的和前面十九篇完全不同,实际上是表示孔子的思想,延续中国上古的传统文化,就是从这些地方来的,因此下半篇就提出来孔子的思想。

从政典范论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

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

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

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

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

之吝,谓之有司。

这一段的文字,我们很容易看懂,剩下的问题,是做起来很难。&ldo;惠而不费&rdo;在从政的时候很容易做到。民间有句古谚:&ldo;身在公门好修行&rdo;。做公务员有时很容易做好事,往往一件事,一个案子决定了。坐在办公桌上想出来的一个建议,一个办法,经上面决定以后实行起来,影响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最高明的从政者,经常有这种机会,给别人很好的利益,大家获得福利,而对自己没有什么牺牲损害。但是有的人,对这一类的事,往往不干,譬如有一个人来办事,或请求什么,而有些公务人员连多讲一句话,指导人家一下都不干,致使许多人埋怨,结果这些埋怨都归到领导人的身上。所以为政之道,许多&ldo;惠而不费&rdo;的事,做了多好!可是有时候还做不到。交朋友也一样,我们常常发现帮忙朋友一件事,是&ldo;惠而不费&rdo;,可是现在年轻人流行的话&ldo;多管闲事,多吃屁。&rdo;其实管闲事又何妨?朋友之间,&ldo;惠而不费&rdo;的事情该多做,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随时做得到,又岂止为政!

最难的是&ldo;劳而不怨&rdo;。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但做一件事,一做上就要准备挨骂,&ldo;劳而不怨&rdo;,我觉得难在任怨。

&ldo;欲而不贪&rdo;这句话很有道理,人要做到绝对清廉,可以要求自己,不必苛求任何一个人。人生有本能的欲望,欲则可以,不可过分的贪求。中国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主张大公,但也都容许部分私心的存在。

&ldo;泰而不骄&rdo;是指在态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宽大,不骄傲。

&ldo;威而不猛&rdo;,对人要有威,威并不是凶狠,一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人家看见自然会害怕,这是威,而别人的害怕,并不是恐惧,是一种敬畏、敬重之意。如果&ldo;威&rdo;得使人真的恐惧,就是猛了。我们看历史上许多人,一犯猛的毛病,没有不失败的。

这五美包括了为政和作人处世的原则,我们自己对五美作了解释以后,看孔子的解释,孔子说:&ldo;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rdo;这等于现在的民主政治,就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福利而利之,这就是惠而不费,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ldo;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rdo;同样的使用劳力,以对老百姓利益有关的事而劳动老百姓,就不会有人怨恨。&ldo;欲仁而得仁,又焉贪?&rdo;所要求的是仁,而得到了仁,还有什么其他的贪念?所要求的正当本分,而达到了目的,就没有分外之贪。

&ldo;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rdo;君子之人处在任何环境当中没有多与少的观念,如待遇的多少、利益的高低等等观念,也没有什么职位大小的观念,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轻慢,一件小事情,往往用全力。佛学中有句话非常好:&ldo;狮子搏物&rdo;,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何以会是百兽之王?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认真,当狮子要吃人的时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绝不放松,当狮子抓一只小老鼠的时候,也是用全部力量,这种狮子的精神,就是无小大,无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为容易,如果以为容易往往出毛病,这就是说怎样可以做到泰而不骄。下面讲到态度:&ldo;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rdo;这还是就外形论,关于内在的意义,我们说过了。现在根据文字表面来说,一个人衣冠端正,礼貌威仪都到了,别人无论是远瞻或近看,各个都生敬畏之心,这就是威而不猛的道理。

四恶

对于五美,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以及孔子本身的解释都了解了,下面是孔子解释四恶:

&ldo;不教而杀谓之虐&rdo;,对部下,对学生都是如此,如果没有教导他,他做错了,我们要自己负责。人并不一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经验,而教了以后,改不过来,才可以处罚他。&ldo;不戒视成谓之暴&rdo;,这个&ldo;戒&rdo;就是告诫。对部下事前不告诫他,到时候又要他拿出成果来,要求太高,不合情理,不可以,这就是非常要不得的事。&ldo;慢令致期谓之贼&rdo;,对于法规、命令,处以轻慢的态度,不在乎。&ldo;慢令&rdo;就是现在所谓玩弄法令。&ldo;慢令致期&rdo;,自己玩弄法令,而希望别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符合你的期望,这就是贼。&ldo;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rdo;为政之道,一切事情都要想到,我所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假使一件事临到我身上,我会很不愿意,临到别人身上也是一样,这是&ldo;犹之与人也&rdo;,比之自己与人家相同。&ldo;出纳之吝&rdo;‐‐为政与经济分开来‐‐就是怎样节省或放开来用,这个分寸,各有专门负责的人,该用则用,该省则省。

学至三知的结论

上面是孔子答复了子张的五美四恶,下面是全部《论语》二十篇的结论了。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

人也。

古代中国人讲三理,本来三理的&ldo;理&rdo;是礼,中国文化有三礼,即&ldo;周礼、礼记、仪礼&rdo;为三礼。宋明以后又有三理的说法,读书人必须懂三理,是&ldo;医理、命理、地理(堪舆)&rdo;这是由孝道的观念来的。知识分子要懂得这三理,因为父母病了,自己要懂得照顾,这就要懂医理。&ldo;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rdo;,要懂算命。父母这年有问题,为儿女的要特别小心。万一出了事,要找个好风水,就得懂地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