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笑够了没有?&rdo;袭远跳上暖榻,把莫寒挤进去。
&ldo;我只是奇怪,笑面虎谁都不怕,就怕母后。&rdo;袭远不说话,等着莫寒自己接下去。
&ldo;母后执掌后宫,他是外臣,又是亲属。
我看到的事情又没凭没据的,那么,就是怕有人起疑心……&rdo;&ldo;他在和谁谋事呢?&rdo;莫寒摆出个思想者的样子,沉思。
袭远胡乱摆弄着莫寒那些失败的绣品,蹙眉道:&ldo;你有没有听说过刘娥的故事?&rdo;
---------------------------------这里写的刘娥是暗指皇后执政章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年‐1033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ldo;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rdo;。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
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
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
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公元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
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ldo;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rdo;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公元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ldo;权取&rdo;皇太后处分。
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ldo;大娘娘&rdo;,杨妃为&ldo;小娘娘。&rdo;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
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ldo;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rdo;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公元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ldo;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rdo;参知政事薛奎曰:&ldo;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rdo;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野史从明朝流传下来&ldo;狸猫换太子&rdo;的故事,说宋真宗的德妃刘娥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娥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
刘娥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罪过啊罪过,乱玩深沉是我的错。
洗玉
作者有话要说:加了点东西,嘿嘿,恶搞一把&ldo;公主,公主,啊……公主你怎么了?&rdo;&ldo;是谁扔闪光弹!!&rdo;只见床上一人挺尸般地坐了起来,又直直地躺下去。
幸亏弥月用手拦了一下,不然这人的脑袋准要肿一大包。
弥月本是受了太子的旨意来将公主叫醒,谁料点举了宫灯来却见公主跟中邪般胡言乱语。
八成是做恶梦了,得赶快摇醒这磨人精。
&ldo;公主,醒醒,公主……&rdo;弥月轻轻地晃着莫寒的肩膀,谁知她咕哝两声随即又翻身睡去。
弥月无奈,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这才见莫寒揉揉眼睛,抱怨道:&ldo;这什么时辰了啊?&rdo;
弥月见人已醒,便转身欲将宫灯放好,&ldo;刚过了四更。&rdo;&ldo;还没天亮啊……&rdo;眼见那懒虫复要躺下,弥月连忙腾出收来将其身子扶正。
小声道:&ldo;太子殿下差人来,说有急事,命奴婢叫公主起来。&rdo;一边说,一边帮莫寒穿衣服。
莫寒撑了个懒腰道:&ldo;真是个事精!&rdo;听见门响,弥月连忙上前,见是王顺,也不问就迎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