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再往下念去,其中有对中共的赞语:同人等默察近来国共成败得失之原因,其主因在政治上而非在军事。盖中共积其二十余年之丰富经验,深得为民服务之道,而其严格之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又保证其上下一致,贯彻其主张与政策,因而获得人民之合作与拥护。同人等与各方面接触,目击耳闻,知中共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尊重人民生活自由,贯彻其城市政策,扶植民族工商业,确为有目共睹之事实,且亦符合国父革命之理,决非吾党过去政策与作风所可企及。&rdo;
读至此,蒋介石又气愤起来,恼火地说:&ldo;宣传!宣传!纯是替中共宣传。&rdo;蒋经国于是以目光征询其父意见,是否还要读下去?蒋介石仍表示要再听听。
蒋经国又继续读道:
&ldo;自和平协定公布,党内多诋为条件太刻,类似迫降,致有&lso;宁可战亡,不可败降&rso;之愤语。然平心而论,八条因为德公所承诺之商谈基础,六十四款只系实施八条之详细规定。如第一条战犯名单,完全不提,即为重大让步之例,并经口头约定,正式签署协定时,尚可酌加文字上之修正。同人之愚、以为革命大业,天下为公,已既不能,当让能者!今日之事,倘政府昧于人心与人势,仍继续作决无前途之战争,则惟有仅存之残局至于毁灭,增益其对民族历史所犯之罪愆。倘能平心静气,发挥高度理智,不因少数人意气权位之私,置大多数人民生死祸福于不顾,则一转念间,祥和立现。例如近日上海之战,外围据点尽失,尚期凭四困之地,死守到底,则将毁灭六百万人民之城市,此岂仁者之所为,亦岂大势所许可。&rdo;蒋听到此处,霍地站起来,要战报看。
26日下午1时到达黄浦江复兴岛。27日,发表文告,声明他&ldo;拥护李代总统暨何院长领导作战,奋斗到底。&rdo;后蒋一度移住上海市金神父路励志社。
在这个声明里,他特别把反共战争改说成为民族解放战争,妄图以此煽起民族情绪,继续顽抗。他说:&ldo;我们当前的情势固然是险恶的……但是我们认清了今日剿匪作战是反侵略主义的民族战争,是反集权主义的民主战争;同时,也是为了每一个国民,每一个家庭自由生活方式之社会战争和保障我们悠久历史、文化和仁爱的伦理道德的文化战争。……这一反侵略战争如果失败,国家的独立自由地位,人民的自由生活方式,都必归于毁死。我们的前途,只有普遍的贫穷,冷酷的饥饿和世界战争。&rdo;蒋于此处先后接见徐永昌、顾祝同、周至柔、桂永清、郭忏、汤恩伯、毛人凤、陈大庆、石觉、谷正纲、陈良等要员。他仍公开声称要死守上海六个月,以安定人心。
李宗仁在白、阎、居正、李文范访桂期间,写好了一个和居正、阎锡山、李文范的谈话记录,向蒋介石摊牌。记录内容共六条:
(一)关于军政人事,代总统有权予以调整。
(二)移存台湾的金银、外币,应由政府运回大陆,以应军政开支。
(二)移存台湾的美援军火,应由政府运回大陆,分发各部队使用。
(四)所有军队,一律听从国防部指挥调遣。
(五)党中央的决策,只能作为建议,不能强制执行。
(六)拟请蒋先生出国考察,并设法争取外援。
白对此完全同意。但适于此时,蒋自上海拨给白崇禧三万两黄金,最后一万两由中华&ldo;剿总&rdo;补给司令许高阳夫人黄纫秋本人带回武汉。因此,白崇禧又转而支持蒋介石了。并私劝李宗仁请蒋复职,李宗仁当场拒绝。两人从此开始存有芥蒂。
这个谈话记录,于5月4日送到了上海,蒋见到后,自然又是十分气恼。针对李宗仁的六条,他作了如下赌气的答复,一切推开,与己无关:
&ldo;一、总统职权既由李氏行使,则关于军政人事,代总统依据宪法有自由调整之权,任何人不能违反。
二、前在职时,为使国家财富免于共党之劫持,曾下令将国库所存金银转移安全地点;引退之后,未尝再行与闻。一切出纳收支依常规进行。财政部及中央银行部册俱在,尽可嵇考。任何人亦不能无理干涉,妄支分文。
三、美援军械之储存及分配,为国防部之职责。引退之后,无权过问,部册罗列,亦可查核。至于枪械由台运回,此乃政府之权限,应由政府自行处理。
四、国家军队由国防部指挥调遣,凡违反命令者,应由国法之惩处,皆为当然之事。
五、至于非常委员会之设立,为4月22日杭州会谈所决定。当时李代总统曾经参与,且共同商讨大纲,迄未表示反对之意。今李既欲打消原议,彼自可请中常会复议。惟民主政治为党的政治,党员对党负有遵守之责任;党对党员之政治主张,有约束之权利,此乃政党政治之常轨,与训政时期以党御政者,自不可混为一谈。&rdo;
第46章兵败逃台(4)
关于出国之事,蒋更是官话连篇,他说:&ldo;若谓中不复职即应出国,殊有重加商榷之必要。中许身革命四十余年,只要中国尚有一片自由土,不信中竞无立足之地。&rdo;接下去,他又说自己只尽责任,并无干涉政治和越份行为:&ldo;中自引退以来,政治责任已告解除,而对革命责任仍自觉其无可逃避;故德邻兄凡有垂询,无不竭诚上答,但决不敢有任何逾越分际干涉政治之行动。&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