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打仗,先定后方。赵国的实力最强,不得不防。于是秦昭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集会,约定双方息兵言和。渑池会背后,还隐藏着一位名将的故事,那就是廉颇。这员名将,我们以后再说。且说秦国后方已定,随即腾出手来,全力攻楚。主将不是别人,还是白起。
在此之前,秦楚多次交战,楚国败多胜少。楚人一听秦兵便觉胆寒,更兼有名将统领。白起审时度势,决定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不纠缠一城一地,直接攻击楚国的心脏郢都。现在我们无关痛痒地评论,这样部署看似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当时,千里奔袭,放弃后方依托,深入敌国腹地,进行外线作战,可不是轻易就能做出的决定。除非那人不是将才,只是没心没肺的棒槌。决定之前,白起一定经过了缜密的思考,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类似情形,电影《大转折‐‐千里跃进大别山》中,也能找到:刘邓接到中央的指示以后,苦苦思索一夜,然后才下定战役决心:走!
方略已定,白起随即指挥人马,经蓝田,出武关,然后大军乘船沿汉水南下。这样方便行军不说,还有利于大军就粮:汉水两岸丰饶的土地,必须成为秦军的粮仓。
有个贬义词叫过河拆桥,此时的白起,就是这样的人。他命令部下,每经过一条河,就拆除河上的桥;军士登岸以后,战船全部烧掉,坚决不留后路。
白起预演了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以无比强硬的姿态,表达了必战必胜的决心。秦军士气大振,楚军则闻风丧胆。此时的楚国,幼主新立,内政未修。奸臣当道,令尹子兰祸乱朝纲;忠臣被逐,左徒屈原流放汨罗。外交遭伐,秦国使用离间计,破坏了齐楚同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陇西秦兵?白起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兵锋便直指鄢城。
鄢是楚国的别都,在今天的湖北宜城东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通向郢都的咽喉和门户。鄢城一失,郢都必定不保,所谓唇亡齿寒。顷襄王熊横很清楚这一点,因此集中楚军的精锐,在这里死守不退。
白起到达鄢城之后,扎好营寨,派出警戒,随即部署攻城。他一声令下,成群结队的秦军,扛起云梯,架好冲车,就向城墙冲去。抛石机抛石,弓箭手放箭,掩护步兵进攻。
冷兵器时代,防御比攻击更占优势。楚军依托城墙,拼死抵抗。秦军激战多日,损失惨重,也没能拿下鄢城。
大军久屯坚城之下,向来是兵家大忌。怎么办?继续杀掉失败的将士以正军法吗?只怕他们的性命白丢。白起的眼神随着手指,一点点地划过作战地图,终于找到了破绽。夷水出山谷,流向东南。这是天然的武器啊。
白起亲自勘察好地形,然后派出一哨人马,筑起堤堰,拦蓄夷水,同时挖条渠,直通鄢城。这条渠上起湖北南漳县的王家河,下至宜城璞河镇的赤湖村,蜿蜒七十余公里,比都江堰还要&ldo;大&rdo;三十多岁。本来用于攻城的军事设施,竟然也能造福百姓:灌溉着两岸三十多万亩良田,人称白起渠。它沟通时空,连接着两位中华名将:前面是战神白起,后面有中国军魂、梅花上将张自忠。血战潢川后,张将军升任三十三集团中将总司令、加上将衔,率部抵达鄂北驻防,此时该渠经年失修,完全废弃:天旱无水,下雨成涝,两岸十年九灾,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张将军的司令部设在宜城的赤土坡。他心系民瘼,对此很是着急。听说当地百姓有修复白起渠的愿望,立即派人勘察地形,仔细研究,然后电呈湖北省代理主席严重,为民请命。严重欣然同意,工程迅速立项。张将军派部队参加施工,承担土质最坚硬地段的土方任务。可惜开工不久,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唯一一次战略进攻、冬季攻势于1939年冬天开始,将军奉命率部渡过襄河攻击日军,工程不了了之。
将军殉国之后,局势平缓,湖北省当局再议此事,省主席陈诚拨款调人,下令再度开工,并将之命名为&ldo;荩忱渠&rdo;。三十三集团军派两个师的部队,直接投身施工一线。可惜的是,工程尚未告竣,1945年日军再度入寇襄西,计划又被打乱。直到1951年,政府组织百姓又一次动工修渠,两年后方才竣工。经过多年的扩修配套,如今这条渠已经成为系统完备的大型水利工程,日夜滋养着两岸的百姓。将军生前的愿望,终得实现。
这是后话。回头还说白起。这样的主意,说起来版权也不在他手上,当初智伯便曾水淹晋阳。不过智伯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家的脚,白起呢?
水位蓄到一定的程度,秦兵随即开闸放水。刹那间,洪水滔滔,咆哮着冲向鄢城。那时的城墙,都是夯土而成,可没有钢筋混凝土。鄢城的东北角被大水一冲,洪水久泡,终于轰隆一声坍塌。滔滔江水流进鄢城,没过多久,水面就漂浮起了无数的尸体。
第32节:谁抄了名将的后路(5)
毫无疑问,其中多数是平民,包括老人和孩子。
到了这个份上,鄢城陷落已没有悬念,郢都也成了熟透的桃子。白起没有立即进兵,他在鄢城休整部队,从秦国调集大量的刑徒之人,也就是罪犯,迁徙到刚刚占领的楚地,并且运来粮草,充实后方。一切准备就绪,他首先发兵西进,占领西陵,控制住长江,切断郢都和西边巫郡的联系,然后沿江东下,占领夷陵,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一把大火,将楚人的宗庙陵墓,烧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