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名将之死在线阅读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周勃真相(3)

更何况她又冤杀了彭越。  其实在冒顿单于&ldo;信骚扰&rdo;的问题上,吕后倒是表现出了政治家的气量和手腕。如果史书中关于她起初打算杀尽功臣的记载并非篡改抹黑的话,那也终究只是打算,并没有实施。她杀赵王如意、残害戚夫人,不可谓不狠毒,但却是通常的狠毒‐‐政权利益争斗中,这些都是通常招法普通应对,算不上手筋。当然吕后的儿子惠帝刘盈对此大约会有不同意见:他见了戚夫人的惨象,不觉放声大哭,精神深受刺激,从此酗酒淫乐而不问朝政,没过几年便忧愤而死。之所以如此,当然可以证明刘盈良心尚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只怕也是少见多怪。有实据可考的历史到刘盈的时代,虽然也有将近两千年,但那时讲究礼仪,暴君尚少,且暴行多是小儿科;从那以后,人类全方位进步,自然也包括暴行。这些手段慢慢也就算不得新鲜。想想武则天,为了陷害竞争对手,亲生闺女她都能活活掐死,吕后比比她,还不是自愧不如?再说周勃与陈平,将樊哙的老婆吕嬃活活抽死,算不算狠毒?  除了赵王如意,还有两位诸侯王也死于吕后时期,一般认为与她有关。但是清朝史学家赵翼早已指出,&ldo;赵王友之幽死,梁王恢之自杀,则皆以与妃吕氏不谐之故。&rdo;他们奉命娶了吕氏的女儿,但是两口子搞不好。  史书记载,吕后临死之前,这样对吕产、吕禄交待后事:&ldo;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rso;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lso;。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rdo;完全是防御姿态,并无大开杀戒的打算‐‐当然情势也不容许。  吕思勉先生说得很到位:&ldo;诸吕之败,正由其无翦灭宗室、功臣之计&rdo;。  即便吕氏确有诛杀功臣、宗室的计划,即便后来的政变完全具有合法性,首功也根本不是周勃,而是齐王一系:齐王之弟朱虚侯刘章,就是那个巧拿鸡毛当令箭的酒司令,&ldo;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rdo;齐王闻讯立即发兵西进,形成外部压迫;周勃掌握北军后,依然畏手畏脚,仅仅吩咐卫尉、平阳侯曹窋,将相国吕产挡在未央宫外,对刘章也不敢交底:&ldo;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rso;急入宫卫帝。&lso;&rdo;刘章立刻带一千多名北军士兵入宫,杀死吕产和长乐卫尉吕更始。此时吕氏大势已去,周勃这才来劲:&ldo;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rso;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lso;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rdo;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政变的主谋是刘章,急先锋也是刘章兄弟。既然如此,怎么又有所谓&ldo;周勃安刘&rdo;的说法呢?说起来这还是政治阴谋。  由于少帝身上依然流着吕氏的血液,又是吕后所立,一旦长大,只恐生变。怎么办?周勃等人决心斩草除根,另立新君。杀诸吕夺政权,齐王一系有首功,但功臣们担心齐王势力太大,难以驾驭,经过一系列的权衡抉择讨价还价,最终决定迎立刘邦中子、代王刘恒为帝。理由是&ldo;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rdo;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代王刘恒实在不敢相信。他的郎中令张武一针见血地指出:&ldo;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代王为名,实不可信。&rdo;然而中尉宋昌认为,周勃等人虽然心怀鬼胎,但客观形势逼迫他们也只能如此:&ldo;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rdo;一句话,内有刘章,外有藩王,周勃等人远没有一言堂的实力。  代王找人算卦的结果是吉利,于是派舅舅薄昭去跟周勃接头,同时令宋昌先到长安看情形观局势;最后一切似乎都很正常,这才决定进长安摘桃子。他曾经这样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ldo;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rdo;也就是说,他对周勃等人,并不敢掉以轻心。  既然如此,怎么就有了&ldo;周勃安刘&rdo;的说法呢?因为刘恒继位后,首先杀掉少帝,然后尽力压制齐王一系‐‐他们是竞争对手。&ldo;始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许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东牟侯刘兴居)。及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rdo;就是说,本来答应封朱虚侯刘章为赵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梁王的,最终都是敷衍了事,竹篮打水。

周勃真相(4)

封建帝王向来讲究血统。刘恒不是长子,只是刘邦的四子,本来没有资格继承大位。为了尽力掩饰这个先天不足,并且压制竞争对手齐王系,只能大肆包装&ldo;周勃安刘&rdo;。体育号称游戏,宫廷斗争其实就很像体育。利益像大球,十几二十几个人拼命争抢;风险则像小球,你推我挡谁都拒之门外。&ldo;周勃安刘&rdo;这事,对于文帝而言就是个典型的小球。如果不能成功地把他包装为大功臣,那么刘恒一脉从此占据政权的基本合法性,又如何解决?不是他们自己要求,只是应功臣们的一再拥立:可见顺乎天意民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甚至不惜篡改销毁历史资料。朱东润先生仔细对照研究《史记》功臣表和《汉书》功臣表后认为,《史记》功臣表是吕后时期的原始档案,而《汉书》的功臣表则是所谓&ldo;洁本&rdo;。司马迁写《史记》时有些开国功臣事迹不详,但功臣表中却有记载,可见当时史料已经经过官方&ldo;整理&rdo;;吕后掌握政权后,为了笼络功臣,下令重修功臣表,刻在高庙上,司马迁直接将其抄进了《史记》。  现在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周勃为什么会有那样过激的反应。  周勃迎立固然有功,但是对于妄言废立的大臣,任何一个君主都不会不提防。因此文帝对周勃,也是爱恨交加,既拉又打。一方面&ldo;上礼之恭,常自送之&rdo;,一方面又冷不防提问他丞相职责,令他&ldo;汗流浃背&rdo;;一方面高官厚禄,一方面又令他&ldo;就国&rdo;。  可以这样说,文帝对周勃未必就没有动过杀心。这句话太过突兀,肯定有很多人不信。这没关系,回头等你看到南朝名将檀道济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个推测是合理的,并非戏说。  皇帝的心思,周勃一定清楚。所谓心照不宣。因此河东守尉例行公事的巡视,都会被他解读为末日来临,不惜采取全副武装的预防措施。巧的是,贾谊和周勃是前后脚离开的长安。贾谊被贬到长沙没多久,周勃也失去相位。文人较之政客,善良到底多些。贾谊听说周勃蒙冤入狱、遭受耻辱,愤愤不平地上表文帝,指出君主应该以廉耻礼义对待大臣。文帝照准所请,此后大臣如果确实有罪,都让他自杀,免得入狱挨打受辱。  这是题外话。周勃一死,文帝的心事大去,为了安抚其他功臣,也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于是又封周亚夫为条侯。  关于周勃的话题,看似扯得远了点,但其实都与周亚夫有关。&ldo;木强敦厚&rdo;这个评价,完全用错了地方。&ldo;木强&rdo;二字,放在周亚夫身上倒比较合适。虚的不说,只说实际。正是因为周勃灌婴等人跟佞臣邓通左右夹攻,撵走了贾谊,削藩之事被无限推迟,至少没了外部推动力,所以才有了将周亚夫推到历史舞台中央的&ldo;七国之乱&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