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名将之死在线收听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导读(1)名

导读: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屈死难道是名将的宿命么?大帅哥子都暗箭伤人,大将军蒙恬修长城;李斯建言焚书坑儒,赵高炮制指鹿为马。名将王翦的善终,不知与其&ldo;贪财&rdo;,有无直接关系,但公子扶苏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浪漫的情歌。  曾经有一天,唐太宗与臣下计议国事,说道:&ldo;朕欲追师尧舜,决心不使冤案现于本朝。你们不妨说说,历朝历代的大将,谁最冤屈?&rdo;当时丞相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征等一干名臣都在场。有人说是白起,也有人说是伍子胥,还有人说是高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唐太宗始终只是摇头。  最后他一锤定音道:&ldo;在朕看来,蒙恬最冤!&rdo;  唐太宗是少有的靠谱君王。但再靠谱,评人断事,还是会从君王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持统治稳定。他觉得蒙恬最冤,原因无非如此:白起曾经抗命不尊,伍子胥曾经咆哮朝堂,高颖性格倨傲;尤其关键的是,当时蒙恬手握重兵且远在边疆,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竖起反旗,而白起等人都无此便利。  能反不反,宁愿接受莫须有的罪名。这样的大将军,用起来放心,杀起来顺手,皇帝怎能不欢迎?所以给他评个冤屈状元,李世民先生毫不吝啬。  那么蒙恬究竟是怎样一个冤法?请看下文分解。

祖父蒙骜(1)

蒙家在秦国三世为将:蒙骜,蒙武,蒙恬。都是高级将领,功高爵显。  当然蒙恬的职位绝非只靠祖宗阴德,世袭而来。省长生市长、市长生县长这样的&ldo;政治遗传&rdo;法则,当时可没有土壤。蒙武和蒙恬的每一次提升,都得脚踏敌国土地,手提敌将头颅,拾级而上。  按照籍贯论,蒙恬应该算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一路向西,投奔秦国,于是蒙家就此在关西的黄土上扎了根;蒙骜投奔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那时他累积的军功,大约还换不来一顶主将的帽子,所以事迹不见于史册。史书中出现他的名字,已经是秦庄襄王‐‐也就是那个好险被邯郸人民生吞活剥的异人‐‐执政的时代。  异人继位,吕不韦的政治投资猛赚了一票。秦王赐爵文信侯,封他为相邦,食邑洛阳十万户。当时的朝政,可以想见全都掌控在吕不韦手中。在他的策动下,秦王派蒙骜出征韩国。  洛阳向东不远,有两处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郑州西部)与成皋(今河南荥阳泗水镇)。它们自然是蒙骜的目标。韩国虽然号称战国七雄,但从来不曾雄起过,一直是二三流国家。而当时的秦国,长平之战一举吃掉五十万赵军,国势蒸蒸日上,韩国自然不可能是对手。  蒙骜没费多少力气,就攻克了荥阳与成皋。韩王无奈,只得再割让巩,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巩县,这才挡住蒙骜的脚步。真是可惜了&ldo;巩&rdo;这个名称。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位于洛水之间,四面皆山,地势险要,可谓&ldo;巩固&rdo;。然而彼时在秦国的兵锋之下,四海之内,哪里还有牢靠之处。  洛阳东部的大片河南土地划入版图后,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流,于是秦国设置为三川郡,进行管理。这一下,不但韩国岌岌可危,魏国也感受到了秦军刀锋的凉气:此时秦国的疆界,已经抵达魏都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也就是说,国都不是国都,已成边疆。  怎么办呢?无奈之下,韩国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派水利专家郑国赴秦,帮助他们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当然,堂皇的虚辞背后,真实目的是想通过浩大的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实力,争取把它们拖垮。  即便现在,提起陕西,依然会给人缺水的印象。漫漫黄土,一脚下去,烟尘四起。当时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秦国到底是偏居西隅,远离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水利设施落后,粮食亩产量低。这些状况,秦国早就想着力改变,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郑国主持建设的水利工程,计划西引径河,东注洛河,利用渠水灌溉渭河北边的良田,全长超过三百里。在当时,这算是规模巨大的项目,自然非一日之功。  郑国首先在泾河上修建巨大的拦水坝,然后在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白水等县,修筑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不断增加,阴谋终于败露。这时嬴政已经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他立即下令,逮捕郑国,下狱治罪,同时大规模驱逐东方六国在秦任职的官员。李斯也在黑名单上。他很不忿,就上了那道着名的《谏逐客书》,将嬴政打动,&ldo;逐客&rdo;一事这才不了了之。  郑国身为间谍证据确凿,自然是死罪。然而他辩解道:&ldo;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rdo;我是间谍不错,但水渠修成,终究能造福关中。我也许拖延了几年韩国的寿命,但却能为秦国建立万世受益的不朽功勋。  这话确有道理。比如隋炀帝劳民伤财开凿大运河,固然弊在当时,但泽被后世,终非虚夸。历朝历代的漕运,何曾离开过大运河?类似的工程,其实都是未来对当下的提前支取:它将原本需要时间漫长均摊的成本,全部从当下透支。  再说如果杀掉郑国,这个半拉子工程岂不白白浪费?嬴政不是棒槌,思来想去,随即高抬贵手,让他继续组织施工。  韩王恐怕做梦也想象不到,这个阴招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工程竣工之后,经济、政治效益显着,《史记》、《汉书》都说:&ldo;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rdo;  有了渠水的灌溉,沿线的四万倾良田,亩产量高达一钟。什么概念呢?一钟折合六石四斗,而当时在黄河中游,平均亩产不过一石半左右。关中因此而成为沃野,不怕荒年。秦王很高兴,为之命名&ldo;郑国渠&rdo;。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真正分野,是&ldo;三家分晋&rdo;。在那场战争中,赵氏最后的堡垒晋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赵氏以其为屏障,将智、韩、魏联军拒之门外,最终反败为胜。可以这样说,晋阳就是赵国的发祥地,对于赵国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公元前248年,这座城池没能再续辉煌。蒙骜麾下的秦军,踏着凌乱的脚步,登上了晋阳城头。这一年,蒙骜先后拔掉赵国的三十七座城池,秦国在此设置太原郡,以晋阳为郡城。&ldo;太原&rdo;一词,从此开始见于史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