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皇后在一旁从始至终,都是一副高高在上,对她不屑一顾,连话不自己回答,而让一旁的淑妃出头,对于皇后对她的态度,她真是气愤极了,皇后永远是清高自持的模样,似乎她们这些妃嫔都入不了她的眼,这让她如何不厌恶愤恨。
但此时,因着淑妃的话,她只能忍下,她不可能在众人面前认下自己是不分尊卑之人,毕竟天和帝谢太后是最重礼法尊卑的。
何妃拉着一旁的正要对着淑妃出言顶撞的永宁公主,一齐对着一旁的卫皇后行大礼:&ldo;臣妾参见皇后娘娘。&rdo;
&ldo;儿臣给母后请安。&rdo;永宁公主不情不愿地跟着一旁的何妃行礼道。
&ldo;起吧。&rdo;卫皇后在何妃和永宁公主行完礼后叫起,就不再理会二人,然后对着一旁的女官道:&ldo;去兴庆宫。&rdo;
随后,内监唱喏,众人按照品级,一同朝兴庆宫中而去。
能进入凤仪宫的人不多,而能被恩赏进入兴庆宫的人更少。
谢太后已经多年不问事,宫中和命妇的一应事宜全由卫皇后打理,从不插手,平日里只在兴庆宫礼佛,喜爱清净,便是平常的宫宴也见不到谢太后的身影。
所以,能进入兴庆宫的,除了谢太后的血脉至亲,宗室的王妃,朝中重臣和镇守边关的将领的家眷,以示恩典。
谢太后召见众人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对一些重臣家眷问候了一番,表示皇室对其的看重,然后和宗室众人叙了些话,便示意众人可以退下,可以前往太清宫入席了,身边只留下卫皇后一人。
沈皎出了兴庆宫后,和淑惠长公主请示了一下,便朝着对自己笑着招手的谢晴走了过去。
&ldo;阿晴,好久不见。&rdo;沈皎和谢晴的手拉在一起,关心地问道:&ldo;最近还好吗?&rdo;
&ldo;元嘉,之前多谢你,若不是你让我提醒祖父和父亲他们,早有准备,不然……&rdo;谢晴的话没有说完,谁能想到晋王会像一条疯狗似的在朝上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咬,好似要将每个人撕下一块儿血淋淋的肉来,特别是对谢家敌意很大,若不是事先早有准备,谢家这种武将出身,不善言辞的人,真的对晋王应付不来。
&ldo;元嘉,真的谢谢你。&rdo;谢晴真诚地道谢道:&ldo;祖父说,谢家欠你一个人情。&rdo;她虽然不清楚阿皎为什么知道这个消息,但能告诉她,必然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
&ldo;和舅外祖父说一声,不过一句话的事,不用如此。&rdo;沈皎说完后,看向谢晴,&ldo;不过,你欠我一个人情就好了。&rdo;
&ldo;好。&rdo;谢晴回答的很是郑重。
&ldo;元嘉,我将自己的想法和祖父说了。&rdo;
第115章万寿节
太清宫
宫中的乐人合奏着,仿效百鸟朝鸣般,内外肃然,半空中仿若鸾凤和鸣,高贵优美,动人心弦,仿若仙乐。
天和帝高坐于御座上,卫皇后和谢太后坐于其旁,阁臣,王爵公侯和各国使节坐于殿中,群僚和外使随员坐于殿外两廊,家眷坐于其身旁。
一曲完后,乐人退下,接下来便是向天和帝进献贺礼的时间了。
在大齐,按照身份,由太子开始祝寿献礼,然后是诸皇子,接着是各国的使节,再然后是宗室诸王和群臣献礼。而未出嫁的公主则是在皇子后献礼,皇孙在其之后,出嫁的公主则是和夫家一同了。
至于皇后和诸妃的礼物,则不会在太清宫中直接进献,毕竟是后宫女眷,有些贺礼也不适宜拿到朝堂上来展示。
&ldo;太子和诸皇子献礼。&rdo;胡喜唱到。
&ldo;儿臣祝父皇天保九如,圣体永康。&rdo;太子说完后,站在一旁的内侍便立时唱到:&ldo;太子,进百寿图一幅。&rdo;
&ldo;此为儿臣所作,还望父皇包涵。&rdo;
这时,后面的内侍便将此图缓缓展开,一百个不同形态的寿字,排列在图上,笔法飘逸,铁画银钩,气势勃然,不说别的,单是要写好这一个个不同的寿字,便极为不易了,更何况要将其排列出美感。
&ldo;太子有心了。&rdo;天和帝点了点头,含笑道,俨然心情不错,特别是在听到太子说这是其亲自所做后,脸上的笑意更大,
&ldo;回头将这幅百寿图挂到紫宸宫。&rdo;天和帝对着身旁的胡喜吩咐道。
&ldo;是。&rdo;
&ldo;儿臣谢父皇恩典。&rdo;
太子笑着谢恩行礼后退下,宠辱不惊,储君之风尽显,之后便是按照长幼之序,从魏王依次献礼。
魏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照惯例,送了一对带寿字的玉瓶,和前几年一样,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也挑不出错来。
勇王抱病在家,没有出席今日的宴会,原勇王妃被降为侧妃后,勇王妃一直空缺,只是命人进献了一件青铜杯。
接下来便是晋王,晋王很是意气风发地走上前去,身后跟着由四个内侍一同抬进的一个巨大的青花万寿瓷瓶,对着天和帝拜道:&ldo;儿臣祝父皇寿与天齐,万寿无疆。&rdo;
沈皎看着晋王身旁的青花瓷瓶,俨然是精心烧制而成。整个瓶体用青花釉写满一万个不同形体的隶书&ldo;寿&rdo;字,其寓意正如同之前晋王的祝寿词一般,此为万寿无疆。
以大齐工匠的水平,能烧制出这样的一个不小的瓷瓶,并在其上面绘上一万个不同的寿字,可谓是万分艰难,便是烧制出,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银钱,绝对是不可胜数。若无意外,晋王今日进贡的礼物,可算得上是诸皇子的贺礼中最为贵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