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八娘看出林依为难,道:&ldo;三娘,你不必操心我的住处,店里地方这样大,我把桌子拼一拼便得。&rdo;
林依不同意,道:&ldo;大冷的天睡桌子,不出三日,就得得病。&rdo;
张八娘欲争辩,但一想,若真受寒生起病来,请郎中、抓药花费的钱,只怕比租房子还多些,于是就闭了口,苦思住处的问题。
二人各自想办法,屋内一片寂静,突然敲门声起,杨婶在外禀道:&ldo;二少夫人,隔壁的丁夫人来了。&rdo;
林依回过神来,忙道:&ldo;快快有请。&rdo;
丁夫人走进屋来,与林依、张八娘相互见礼,又递上一只陶罐,道:&ldo;这是我从四川带来的辣酱,请林夫人尝尝,虽不是甚么物事,却是家乡口味。&rdo;
林依接了,当场开罐闻了闻,喜道:&ldo;好酱,正愁东京买来的所谓四川辣酱都不对味呢。&rdo;
丁夫人见林依喜欢,比自己吃了还欢喜,笑道:&ldo;若真喜欢,吃完了我再送来。&rdo;
林依笑着谢过,请她到桌边坐下。丁夫人见张八娘面有愁容,奇道:&ldo;八娘子,你千里迢迢到京城来,不就是为了寻娘家人的,如今见到了,怎么还是愁眉不展?&rdo;
张八娘把住房的难处讲与她听,苦笑道:&ldo;我只想过东京繁华,就没想到,繁华的地方,物价也是贵的。&rdo;
林依道:&ldo;我要给她另租间屋子,她却不肯,正商量对策呢。&rdo;
丁夫人道:&ldo;这也没甚么难的,若是八娘子不嫌弃,就搬去与我同住。&rdo;
张八娘自眉州一路行来,与丁夫人日夜相处两个月,二人已是相熟,听了这话,有些动心,却又不好意思,道:&ldo;我一路上的吃穿用度,都是丁夫人资助,到了京城,还要叨扰你,实在过意不去。&rdo;
丁夫人笑道:&ldo;算不得叨扰,我如今一人住着,正愁没得伴儿呢,你若愿意过去陪我,我倒要感激你。&rdo;
林依昨日替张八娘还路费时,去过丁夫人家,她家确是人口简单,除了她自己,就只得奶娘夫妻相伴,而后者住在青苗隔壁,上等房内,仅丁夫人一人居住,连个丫头也无,因此她称孤单,林依倒是相信的。
张八娘想要过去住,又怕林依不同,便只拿眼看她。林依有些好笑,说起来张八娘比她还大三岁呢,遇事却没个主意,不过这事儿,她做嫂子的,担不起责任,便道:&ldo;等问过你二哥再说。&rdo;
寻常人家,女人都是做不了主的,大小事体,须得问男人,丁夫人对此很理解,便不再提,另将些家乡趣闻来讲,让林依听入了神。
丁夫人告辞前,顺口问了林依一句:&ldo;林夫人是一直都在州桥巷住着?&rdo;
照目前看来,丁夫人肯一路照应张八娘,将她安稳带到京城,为人应是不错,但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林依的回答,还是保留了几分,道:&ldo;是,我家官人在朝为官,这里离他当差的地方近,因此一直住在这里。&rdo;
第169章教育案例
林依这话,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不愿丁夫人再往下讲,以免多生事端;第二,告诉对方,张家是官宦人家,最好别打主意。
不料丁夫人一听说张仲微是个官,反倒兴奋起来,连朝外走的脚步也停下,问道:&ldo;我正想上衙门寻人,能否请你家官人帮个忙?&rdo;
若只是寻人,林依还是乐意帮忙的,但涉及衙门,她就爱莫能助了,告诉丁夫人道:&ldo;我家官人并不在衙门当差,只怕帮不了你。&rdo;
丁夫人顿感失望,福了一福,告辞归家。
丁夫人一走,林依便问张八娘道:&ldo;你曾讲过丁夫人进京寻夫,她要上衙门找的人,可是她家官人?&rdo;
张八娘点头称是,又道:&ldo;三娘,我能顺利找到你们,全仗丁夫人,她此番要寻官人,却人生地不熟,你们若能帮上忙,就帮一把罢,我在这里替她谢过。&rdo;说着,冲林依福下身去。
林依是她嫂子,倒也受得她的礼,便没有躲开,问道:&ldo;丁夫人是甚么人家,官人又是谁,为何失踪?&rdo;
张八娘想了想,答道:&ldo;她夫家姓贾,听说住在朱雀门东壁。&rdo;
林依听了这话,心中一动,正巧张仲微送完张伯临回来,便唤他道:&ldo;快来听听,只怕是我们与旧邻居有缘。&rdo;
张仲微进得里间来,好奇问何事。
张八娘将丁夫人的家事讲了一遍,称她家官人贾老爷,乃是个行商,在东京置了一外宅,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对此丁夫人早已习以为常,但眼看着天冷下来,家中老小要添置过冬衣物,却不见贾老爷捎钱回家,丁夫人就着起急来,到处打听贾老爷的下落,这不打听还好,一打听吓一跳,原来贾老爷在京吃了官司,现正在大牢里出不来,丁夫人情急之下,只好将孩子交与公婆照看,再向亲戚借了几贯钱,上京救夫来了。
林依听得一个&ldo;救&rdo;字,嗤道:&ldo;这样的男人,还有甚么救头,告诉丁夫人,别耗费钱财了,随他去罢。&rdo;
张仲微以为她是看不惯贾老爷养外宅,驳道:&ldo;各人想法不尽相同,贾老爷常年不在家,另买一人服侍,情有可原,再说他吃官司,并非他的错,而是被林夫人连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