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明王朝完整版免费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与此同时,杨涟等官员对李选侍仍居住在乾清宫也提出了看法,要求尽快将她赶出去,这样新皇帝继位才算是完全名实相符。他们用&ldo;武氏之祸&rdo;来比喻李选侍,说她想做武则天。而李选侍也很不甘心,仍想将朱由校接回自己身边,并和魏忠贤商量,想方设法要挽回败局。这样你来我往,拖了好几天。直到新皇帝登基前一天,百官们再也忍不下去了,纷纷冲到乾清宫门外大声喧叫,要李选侍快离开。在大臣们的严词逼迫下,加之有宫中太监王安等人的支持,李选侍看看招架不住了,只好匆匆决定移宫,搬了出去。到了九月初六,朱由校正式即帝位,搬进了乾清宫。由于李选侍移宫时十分仓促,还发生了宫内人员趁机盗窃宫中物品的事情,并由此牵扯出一些其他案件,这又是其余波了。

乾清门是后三宫的正门,清代这里是&ldo;御门听政&rdo;的地方

&ldo;明末三案&rdo;是万历末年以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的反映,反反复复,一直持续到明末。天启年间,因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代表人物王之寀、孙慎行、邹元标、杨涟、左光斗等均系东林党人,而在魏忠贤专权后,与东林党对立的齐、楚、浙诸党官僚纷纷依附魏忠贤,结成阉党,并怂恿他汇集三案的材料,撰成了《三朝要典》,全面翻案,将涉案的东林党人纷纷打倒,三案成了魏忠贤杀人的口实。而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魏忠贤被惩办之后,三案又再次翻了回来。

母卑子弱明神宗不喜长子之谜

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举行大婚典礼,然而婚后皇后迟迟未有生育,直到万历九年(1581年)才产下一女。皇帝没有儿子,皇位继承便出现问题,这是事关国本的大事,一时间,皇帝什么时候能生皇子便成为朝野关注的热点。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王恭妃生下神宗的皇长子朱常洛,这本是大喜之事,然而明神宗却反应冷淡。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情还要从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说起。原来王恭妃本是慈宁宫的宫女,一次,明神宗来到慈宁宫索水洗手,王氏捧了水盆侍候神宗洗手,不想神宗一时兴起,便&ldo;私幸之&rdo;。不料&ldo;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rdo;,明神宗的这次意外风流却使王恭妃怀上了身孕。慈圣李太后看到王氏体形出现变化,追问之下得知此事。一日,神宗陪李太后用膳,李太后便向神宗问起他私幸王氏之事。神宗因为王氏出身卑微,加上自己也并不是真的喜欢王氏,便矢口否认。不料纸包不住火,原来明朝制度,皇帝对宫女&ldo;有私幸,必有赐赍&rdo;,随侍的文书宦官即在内起居注上记录下来,以备需要时查核。李太后早已查过内起居注,掌握事情真相,见皇帝否认,便命人取来内起居注。面对白纸黑字的证据,神宗只得低头承认。李太后见神宗对此事有意隐瞒,便开导神宗说:&ldo;我年纪已经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王氏能生个儿子,也是宗社的福分,何必要隐瞒呢?&rdo;母命难违,神宗不得已在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将身怀六甲的王氏册封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然而,神宗毕竟对王恭妃缺乏感情基础,册立其为恭妃也是在母亲压力下的违心之举,因此尽管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神宗却长期不给其加封位号,甚至还将她打入冷宫,根本不见她一面。朱常洛也因为母亲不受宠,惨遭池鱼之殃,史载自朱常洛诞生始,&ldo;一应恩礼俱从薄&rdo;。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有人认为,神宗冷淡王恭妃母子的最重要原因,便是早在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也就是在李太后压力下册封王氏为恭妃之前,神宗就已经爱上另一个女子郑氏。郑氏是大兴人,万历初年进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更兼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明神宗的喜爱,可谓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与王恭妃册封的艰难相比,郑氏的进封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万历十一年(1583年)册封为德妃,万历十二年(1584年)进封为贵妃。万历十四年(1586年)生子朱常洵后,神宗便以生子有功为名,将其位号进封为皇贵妃。而王恭妃虽然早早地生了皇长子,却连贵妃的位号也没有得到。神宗欲进封郑氏为皇贵妃时,曾遭到大臣的指责,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在奏折中指出,封郑氏为皇贵妃而不进封王恭妃,于情于礼都不合适,因此要求神宗收回进封郑氏为皇贵妃的成命,如果一定要进封郑氏,也应该先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史载神宗看到奏折后大怒,用手连连拍着桌子大骂,结果姜应麟被降职到边远地区任杂职,郑氏被进封为皇贵妃,而王恭妃依然没有得到进封。

史载郑氏生了皇三子朱常洵后,便倚宠向神宗要求立朱常洵为太子,而神宗因为宠爱郑氏,爱屋及乌,对皇三子朱常洵也非常喜爱,有意立他为太子。《先拨志始》记载,北上西门(紫禁城西北门)之西,有大高元殿,供奉真武大帝,郑氏与明神宗曾特地到大高元殿行香,并在殿中设下将来立朱常洵为太子的&ldo;密誓&rdo;,并&ldo;御书一纸,封缄玉盒中&rdo;,由郑氏保存。正因为神宗一直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因此对皇长子朱常洛便态度冷淡。按常规,皇子七八岁时便应出阁讲学,接受教育,但神宗直到朱常洛十三岁时才在群臣的力争下勉强同意让他出阁讲学。而朱常洛在举行冠礼、大婚甚至册立皇太子时,也没能得到正常的待遇,&ldo;一切典礼俱从减杀&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