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美男子和珅与大胖子纪晓岚

和珅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写诗有一定水平。他比纪晓岚小二十六岁,比乾隆皇帝小三十九岁。他掌管国家内政,是理财能手,只不过把许多国家财产都理到他自己家里了。乾隆死后,他的家产被嘉庆皇帝抄没,当时又有&ot;和珅跌倒,嘉庆吃饱&ot;的说法。《红楼梦》的流传也与和珅有关。他非常喜欢这部书并把它推荐给乾隆,使之得以印行,同时也是他找人删改了《红楼梦》中&ot;不合时宜&ot;的文字并请人续写后四十回。

纪晓岚是河北人,他一生主要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号称&ot;无书不读,博览一世&ot;。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对四库的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书目》是重要的学术著作,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在当时享有盛名。纪晓岚与和珅在修《四库全书》过程中打过交道,和珅是《四库全书》的&ot;正总裁&ot;,领导纪晓岚这个&ot;总纂官&ot;,可见和珅还是纪晓岚的上司。

野史还说纪晓岚阅历广博,性情诙谐,文字雍容淡雅。是一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是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80岁还&ot;好色不衰&ot;。

第37节:清高宗乾隆篇(8)

鳖为和大人

和珅好吃鳖,说那东西营养价值高,味道特美。既然知道和中堂的这点爱好,自然是不遗余力地逢迎。和珅快过生日的时候,一位县官儿,打发全县民众、衙役仆从四处捞捕,抓到了十几只个大肥美的鳖。装在镶珠嵌翠的瓷缸里,要往和府送。怕路上被人吃拿卡要,就命师爷写了张红纸签条&ot;为和大人祝寿&ot;,贴在缸上。何绅生日那天百官都来祝贺,正寒暄间,门房送信说某知县送贺礼。话刚说完,一班衙役抬着一口大缸走进门来。大家不知是什么东西,都凑过来看,只见缸上馆阁题正经八百地写着&ot;为(是)和大人&ot;,原来是抬缸的不小心把字条的下半截给蹭掉了。众人不解,一揭封条竟然是悠哉悠哉的鳖,哄堂大笑。

纪晓岚vs刘墉

刘墉刘石庵,是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比纪晓岚年长四岁。此人生性幽默,他最爱和纪晓岚开一些诗文方面的玩笑,比一比才学。这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刚谈完诗文,刘墉便说:&ot;前人对字学研究很深,但有时也有考虑不周的。以苏东坡的才华,有一次解释&39;坡&39;字说土之表皮也,旁边的朋友立即反唇相讥:那&39;滑&39;莫非是水的骨头?&ot;东坡无言以对。今日无事,我们不妨也研究一下字学。&ot;说完,他在纸上写下一个&39;矮&39;字,让纪晓岚讲讲这个字的音、义。纪晓岚不解其意,又看看那个&39;矮&39;字,并没有奇怪之处,便说道:&ot;这字是高矮的&39;矮&39;。矮者,身材短也。&ot;说到此处又问刘墉:&ot;崇如兄,这有什么好问的?&ot;&ot;不对,应读为&39;射&39;,其实这就是射箭的&39;射&39;字。&ot;刘墉用手指着那个&39;矮&39;字,郑重地说。&ot;岂有如此颠倒之理?&ot;纪晓岚哪里肯服。刘墉不紧不慢地说:&ot;这不是为兄颠倒是非,让我来给你补补课,。&ot;他用手指着那个&39;矮&39;字说。&ot;这个&39;射&39;字,左右架构,委者放也,矢者箭也,放箭即是射,故应读射箭之&39;射&39;。&ot;说完,他又在纸上写了一个&39;射&39;字,坚持着说:&ot;此字才读作&39;矮&39;,寸身,身长只有一寸高,不正是矮吗?&ot;他这么一讲,把大家逗得哑然失笑,禁不住连连称绝。

纪晓岚微微一笑说道:&ot;好学问。不过兄弟还有几个字要请教年兄呵。&ot;他也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一个&39;出&39;字,问:&ot;此字应该如何读呢?&ot;刘墉说:&ot;出入的&39;出&39;呀!&ot;纪晓岚摇摇头:&ot;料你也念不对,才读书几年,哪会有这么大的学问。&ot;刘墉心里明白,这是纪晓岚不服气,要&ot;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ot;,但苦于真是没有什么思路,只好任由纪晓岚奚落。纪晓岚笑眯眯地说:&ot;这字有两读,一读轻重之&39;重&39;,一读重叠之&39;重&39;。&ot;又写出一个&ot;重&ot;字,指着说:&ot;此字才读作出入的&39;出&39;呢!&ot;众人都围上来打趣,问他作何解释,纪晓岚笑道:&ot;两山相叠,自然读作重叠之&39;重&39;;一座山本已很重,再加上一山,那岂不是其重无比了么?故又读&39;重&39;!&ot;他再指着&39;重&39;字,继续说道:&ot;此字上下结构,上千下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居家而不出,何以致千里,故应读作&39;出&39;字。&ot;

刘墉听完笑道:&ot;贤弟好机敏!&ot;纪晓岚摇摇头回答说:&ot;哪里哪里,是年兄您教得好呀。&ot;

纪晓岚开药方

乾隆五年的一个秋日,天高云淡,金风送爽。17岁的纪晓岚,和刘墉等一帮年少学优的官宦子弟聚在一起,研讨经史,褒贬时事。纪晓岚说大可不必迷信古代诗豪,他们的一些作品若细心探究,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妥。有人故意和他为难,说道:&ot;杜牧《清明》一诗,历代传为绝唱,你不妨来指点指点,这首诗如何呀?&ot;众人听了,也跟着起哄。纪晓岚不慌不忙得站起来,狡黠地一笑开口道:&ot;此诗有病,病在肿胀罗嗦,应当以泻药解。&ot;众人迷惑不解,要他详细解释。他便继续说道:&ot;先看首句,&39;清明时节雨纷纷&39;,清明本就是节日时令,再加&39;时节&39;二字又有什么必要呢?不如改为&39;清明雨纷纷&39;岂不更好?!第二句&39;路上行人欲断魂&39;,&39;路上&39;二字也属多余。请问,哪个行路之人,不是在&39;路上&39;呢?第三句&39;借问酒家何处有&39;,更是不妥,&39;酒家何处有?&39;本来就有问的意思了,是有人问人,无人便自问,才最合适呀。第四句&39;牧童遥指杏花村&39;,&39;牧童&39;二字更为欠佳。行路之人,见人即问,哪有专拣牧童问路的道理?!只留&39;遥指杏花村&39;几字,则可。这样清理句首之后,便成为:&39;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39;我这一剂泻药尽去他罗嗦繁复的毛病,省下来的诗文简洁优美。你们以为如何?&ot;众人听完,无不哈哈大笑折服于他这一席雄辩。这时又有人说道:&ot;&39;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39;这样的佳作,有没有可挑剔的地方?&ot;&ot;有。&ot;晓岚不假思索,&ot;这首诗的病处与前一首正好相反。是过于羸弱,应该大补方能完整。你想呀,旱了三月五月也是旱,但和大旱十年相比,程度就差远了,大旱十年之后,下了一场大雨,那高兴劲就无法形容了。&39;他乡遇故知&39;一句,也是如此,离家乡三里五里,遇到故旧相知,当然高兴,离家万里之遥,遇到相知之人,那才更加高兴呢!男子娶妻,人生常理,但和尚是不许婚配,如能娶到妻子,则比常人结婚要欢喜诸多倍呀。监生的功名,是用金银钱财捐来的,多数人才学浅薄,竟能金榜题名,岂止是欢喜,那可大喜过望了!所以应改作:&39;十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39;&ot;他的话一说完,大家已笑得前仰后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