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无处可藏》作者:[美]格伦&iddot;格林沃尔德译者:米拉王勇【完结】
编辑推荐
★首度披露&ldo;棱镜&rdo;监控计划爆料过程和详细内幕
★独家公开大量美国国安局外泄绝密邮件、图片信息
★深刻探究美国实施大规模网络监控的真实意图
★全球三十国同步发售
内容推荐
2013年5月,格伦格林沃尔德前往香港与一位匿名知情人会面,他自称掌握了美国政府正在实施无孔不入的监控的惊人证据,并执意通过高度加密的通信渠道进行交流。这位知情人,就是29岁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事实证明,对美国国安局的这一大规模系统性监控行为的爆料,是近年来最具爆炸性的重磅新闻,引发了对国家安全和信息隐私权的激烈讨论。很显然,斯诺登泄密事件引发的余震远未停歇。
如今,格林沃尔德首次将斯诺登、国安局和大规模监控的前前后后整理并写入了《无处可藏》一书。本书不但回顾了他高强度的香港十日行,同时还分析了他在《卫报》就监控事件所做的报道引发的广泛影响,并披露了国安局史无前例地利用&ldo;反恐&rdo;名义滥用职权的行径。这些情报的来源,就是斯诺登本人托付给他保管的大批从未面世的绝密文件。
除却国安局监控的大量细节之外,格林沃尔德在文中还批判了美国的体制内媒体,指责他们习惯性地回避对政府的不利报道,未能履行服务公众的媒体职责。格林沃尔德在书中质疑,当一个政府如此肆无忌惮地侵犯公民的私人生活时,个人和国家的政治健康还能从何谈起。同时,他对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必要安全措施和监管形式,来保护数字化时代的公民合法权利作了深入思考。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如此标志性意义的时刻,《无处可藏》一书横空出世,作者用毫无畏惧、犀利深刻的笔触,让我们认识到国安局的大规模监控行为对美国自身乃至全世界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
【美】格伦&iddot;格林沃尔德
曾是宪法律师,《沙龙》杂志记者,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担任《卫报》的专栏作家。他的评论性和调查性报道曾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在线新闻协会(onlenewsasciation)授予的2013年最佳调查新闻奖,埃索杰出报道奖(esawardforexcellencereportg,这相当于是巴西的普利策奖),以及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frontierfoundation)颁发的2013年先锋奖。他还因国家安全方面的报道获得2013年乔治波尔卡新闻奖(epolkaward),并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格林沃尔德的作品现身于诸多报刊和政治新闻杂志,其中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国保守派》杂志(thearicannservative)。2014年2月,他创建了新媒体机构firstlookdia。
媒体评论
本书使我们对于美国国安局对于全球渗透的勃勃野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使我们认识到,国安局的合作伙伴远远不止那些承包商,它的触角早已伸到了那些通信和互联网巨头身上。
‐‐《纽约时报》
格林沃尔德为我们带来的全新证据表明,美国国安局的监视计划不但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也超乎国安局自己的想象‐‐它收集了如此之多的数据,以至于根本无暇对它们进行分析。
‐‐《华盛顿邮报》
美国国安局的监控行为是对数字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公然违背……本书可谓是一场关于实施监控与保卫隐私权之间的大论战。
‐‐《洛杉矶时报》
格林沃尔德堪称美国十大舆论领袖之一……他笔下的文字透露出刚正不阿、节制内敛和不露锋芒的愤怒。
‐‐《新闻周刊》
=================
美国政府已经完善了技术能力,可以让我们对往来的各种电子信息进行监控……这种能力可以随时转向针对美国人,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再有隐私可言,因为一切均可处于监控当中,电话交流、电报往来,无所不包。普天之下,无处可以藏身。
‐‐参议员弗兰克&iddot;丘奇(frankchurch)
参议院关于情报活动研究政府行动特别委员会(丘奇委员会),1975年
谨以本书献给所有那些为将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体系公之于世的人们,特别是那些不惜冒着牺牲个人自由的风险也要执意如此的爆料人。
前言
2005年秋,并非出于什么宏伟计划,我决定创建一个时政博客。当时,我对这一决定最终会以多大程度改变我的生活一无所知。紧随&ldo;9&iddot;11&rdo;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内部采纳了激进和极端的理论,我在当时对此感到日益警觉,我希望能就这类话题进行写作,以便我能比自己当时的工作‐‐宪法和民权律师带来更大的影响。
在我开博不过7周后,《纽约时报》(newyorktis)就扔下重磅炸弹,称2001年布什政府曾秘密下令,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事先未获得相关刑法所规定的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人的电子通信进行监听。与此同时,报方还透露这种无证监控已经进行了4年之久,而且至少锁定了数千位美国民众作为监控对象。
这一话题与我的兴趣热情和专业技能极好契合。政府试图为国安局的秘密计划寻找说辞,借助了同样极端的执行权理论,而这正是促使我当初开博的原因,即恐怖主义威胁的概念赋予了美国总统几乎无尽的权限,可以为&ldo;维护国家安全&rdo;采取一切手段,其中甚至包括违反法律的权限。随之而来的讨论引发了复杂的宪法和法律解释的问题,而我的法律背景使我可以极好地应对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