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哈儿‐‐他也在这里,这点毫无疑问。泰半时间里,我无法区分到底是谁在和我说话。在医学上不是也有双重人格的例子吗?说不定就是那样的情形吧。
我也问了他,这是怎么发生在他俩身上的,而他‐‐他们‐‐该死,就叫哈曼吧!哈曼也试着解释。我要再次声明:我可能不完全正确,但这是我心里惟一说得通的解释。
当然啦,有着多重面貌的石板是把钥匙‐‐不对,这样讲不对。不是有人说过它是&ldo;宇宙的瑞士刀&rdo;吗?现在还有这种东西,我注意到了,虽然瑞士已经消失好几个世纪了。它是个全能装置,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或者被设定去做的事……
当年在非洲,300万年前,它在咱们的演化上补踢了一脚,也不知是好是坏。然后它在月球上的小兄弟,就等着我们从摇篮里爬出来。我们早就猜到,而戴维也证实了。
我说过他没有多少人类感情,但他仍保有好奇心‐‐他想学习。他碰到的是个多好的机会啊!
木星石板吸收他的时候‐‐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词了,它的收获超过预期。虽然它利用他‐‐显然拿来当标本,也是调查地球的探测器‐‐他也一样在利用它。透过哈儿的协助‐‐谁又能比超级计算机更了解超级计算机呢?‐‐鲍曼探索它的记忆,并试图找出它的目的。接下来是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石板是部威力强大的机器‐‐看它对木星干了什么好事!‐‐但仅此而已。它自动运转,没有意识。记得有次我在想,或许我会踢&ldo;长城&rdo;一脚,咆哮道:&ldo;到底有没有人在家呀?&rdo;而标准答案是:除了戴维和哈儿,没有别人了……
更糟的是,它的某些系统已经不行了。戴维甚至认为,基本上来说它变笨了!或许它已经太久没人照顾,该是维修的时候了。
而他相信,石板至少判断错误一次。这样说可能不对‐‐说不定它是慎重、仔细考虑过的。
不管怎么样,它‐‐唉,真的很可怕,而它的后台更恐怖。幸好,我能让你们看到这一点,所以你们能自行决定。是的,纵使这是发生在1000年前,列昂诺夫号进行第二次木星任务的时候!而这么长的时间里,从没有人猜到……
我真的很高兴你们替我装了脑帽。当然它是件无价之宝‐‐实在不能想像没它的日子要怎么过‐‐但现在它正处理着超越原始设计的工作,而它表现得可圈可点。
哈曼大概花了十分钟才弄清楚脑帽如何运作,并设好界面。现在我们是心智对心智的接触‐‐对我来说压力很大,我可以告诉你。我得不断叫他们慢下来,用幼稚的语句,或者说是幼稚的思绪……
我不确定这能传输得多完整,这是戴维个人的经验记录,已经有1000年历史了,不知如何储存在石板庞大的记忆中,再被戴维抓到,并灌输进我的脑帽‐‐别问我怎么办到的‐‐最后利用木卫三控制中心转送并传给你们。希望你们下载的时候别头痛才好。
现在回到21世纪早期,戴维&iddot;鲍曼在木星上……
第三十章泡沫风光
百万公里长的磁力触须、无线电波的突然爆炸、比地球还要大的带电离子体、还有替整颗行星覆上绚丽光辉的云朵,对他来说都同样真实且清晰可见。他能了解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模式,也心领神会木星其实远比众人所揣测的更加美妙。
当他坠落过&ldo;大红斑&rdo;的暴风眼,这片宽如大陆的雷雨区中,无数的闪电在他身边爆炸;纵使大红斑的成分是比地球的飓风稀薄多了的气体,他也&ldo;知道&rdo;为何它能持续数世纪。当他沉入较平静的深处时,氢风微弱的尖啸也渐趋无声,一阵白茫茫的雪花自高处飘落,有些已融入碳氢化合物泡沫所形成的、不可思议的山峦中。这里已经够暖和,可以容许液态水存在,却未曾出现过海洋;因为这纯粹的气体环境,稀薄到无法支撑水分。
他穿过层层云朵,直到进入一片清晰区域,那儿能见度之高,连人类的眼力都能看到1000公里之外。那不过是大红斑这巨大漩涡中的一个小气旋,它保护着一个秘密,人类虽然猜测已久,却未能证实。
沿着漂流的泡沫山峦游移的,是无数娇小却线条分明的云朵,大小都差不多,并镶有相似的红、棕夹杂斑点。在与行星尺度的周遭环境相比时,它们才显得娇小;事实上,即使是最小的也足以掩蔽一座中型城市。
那些显然是生物,因为它们正从容地沿着泡沫山峦的侧面缓缓移动,把那些斜坡啃得精光,仿佛巨大的羊只。它们也会以数米波段呼叫彼此,衬着木星发出的劈啪声及震荡,那些电波语言显得微弱却清晰。
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气囊,在酷寒巅峰与炙热深渊间的狭窄区域中漂浮着。狭窄,没错‐‐却是一片比地球任何生物圈都庞大的领域。
它们并不孤独。穿梭于它们之间的,是其他小得多、让人容易忽略的生物。其中有一些,和地球的飞行器有着几乎不可思议的相似外形,大小也差不多。那些同样也是生物‐‐可能是掠食者,可能是寄生者,甚至可能是放牧者。
如他在木卫二上瞥见的外星异类,在他面前展开的是演化史上全新的一章。有着喷射推进的鱼雷,就像是地球海洋里的乌贼,正在猎捕并吞食着巨大气囊;但气囊也并非毫无防卫能力,有些会用雷电霹雳和链锯般长达数公里的有爪触须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