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千里之外的蓝河公国,忆灵浑然不知这片美丽的土地,命运正在辗转变化。影响其前途命运的,是几块光滑的兽骨以及一个烦躁不安的厥奴人。
自她走出住所开始,长山蓝河的民众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剧变。
本地的粗布彩染纺织原只限于自给自足,忆灵从平民少女中挑选长相佼佼、身材高挑的人,根据当地俗语,起名为&ldo;模样特俊团&rdo;,在兰顿各地巡回演出十余场。这个后来被简化称作&ldo;模特团&rdo;的队伍,用粗布为材料,以新颖款式,征服了兰顿公民的心。纺织业成为家家户户一项重要的收入。
忆灵还举办了农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踊跃参予。公国从中发现了许多农耕人才,并用公费聘请他们,在公国内对农业种植进行指导。
不止这些改变全公国的大型举措,忆灵还遍游公国,说服长山泥石流多发区的村庄迁居新址。她还组织人力,修建了公国道路,自此,交通史上除了&ldo;驿道&rdo;、&ldo;马路&rdo;、&ldo;邮路&rdo;之外,又出现了一个&ldo;公路&rdo;的专有名词。
这天,忆灵正在府内接见第一批培训出来的乡村教师。
&ldo;……世元380年,公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不仅现在如此,今后也是如此。蓝河公国不缺少品德高尚的人,所缺少的是知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你们就是培养人才的作坊。……&rdo;
年轻的教师们仰视着美丽的国主,敬畏地听着她描绘同样美丽的公国未来。
&ldo;国主,不好了!……&rdo;一个巡逻士兵飞奔进来,一眼望见满屋子诧异的眼光。
&ldo;大柱,不要慌!&rdo;忆灵面带微笑,镇定地问道,&ldo;出了什么事吗?&rdo;
叫大柱的士兵定了定神,答道:&ldo;南部农庄被厥奴人抢掠,口信刚刚才到。&rdo;全屋的人小声惊呼,公国太久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了。
&ldo;厥奴人?&rdo;忆灵皱起眉头。犁师在世之日,草原部族从不敢正视蓝河公国。自犁师死后,也一直未与厥奴人发生冲突。
忆灵轻轻掠了掠额前的长发,笑道:&ldo;大家不要紧张,厥奴人爱喝马奶酒,应该是牧马的醉汉所为,我马上会派人和厥奴首领们联系。&rdo;
国主的镇定情绪使大家的心都放了下来。
忆灵又继续交待了两句教师们的事,将他们送走,这才把大柱叫到身边,道:&ldo;通知公国卫队,派哨探到南部看看,奇∨書∨網一定要查清厥奴人的事。&rdo;
&ldo;公国的一切才刚刚起步,我真不希望看到战争。&rdo;忆灵在心里暗暗祈祷。
神灵没有庇佑美丽的蓝河,公国卫队的回音还未等到,发现大批厥奴骑兵的消息接踵而来。没有高城深寨的公国陷入战火之中。
伊枝罕再次违背圣女的神谕,提师北侵。
受犁师家族作风的影响,这里的贵族没有修建象兰顿腹地那样的城堡。广阔平坦的蓝河平原,被伊枝骑兵践踏在铁蹄之下。
公国卫队立时启动,但数量太少,只有五千多人,忆灵亲自上阵。各处民众怀着家园被毁的刻骨仇恨,加入了卫国之战。
兰顿的铁矿本就丰富,可惜蓝河公国的铁器铸炼业主要生产农具。农民们操起钉耙、锄头、铁锨,与全副武装的伊枝骑兵展开卫国之战。可笑的是,许多伊枝骑兵手中的精良武器,源自于红雪的间接馈赠‐‐当年在太阳部手中没有发挥作用的兰顿军器,全数落在伊枝部手中。
忆灵一度为民众的拥护而振奋,她身先士卒,用数百名入侵者的鲜血向世人昭示了犁氏家族的雄风。可是,初战告捷的喜悦迅速黯淡。到目前为止,忆灵看到的只是伊枝部数万大军的先锋散骑。
仅凭一腔热血聚合在一起的公国大军遇到伊枝部主力时,伤亡惨重。要不是公国卫队舍命履行他们的职责,会有更多民众伤亡。
忆灵每天都看到熟悉的面孔从世界上消失,冰冷无情的铁蹄钢刃使她冷静下来:&ldo;这不是蓝河公国所能独力承担的灾祸!&rdo;
公国卫队分遣至战线各处,宣读了国主忆灵的决定。
&ldo;……所有蓝河公民,暂时离开你们的家园。到长山,到我身边来。只要人还在,侵略者必然会被驱逐,家园必能重建。犁忆灵。&rdo;
忆灵的口信很短,但人们从中听出了关怀和信心。四方民众尽量带上粮食,纷纷向长山聚集。
公国卫队和长山的土著猎户被组织起来,夹以新募的壮年,在茂密森林中继续抵抗。
忆灵向波旁城求援的亲笔信,及时送出。
不过短短几天,伊枝部牧群踏入公国农田,铁骑四处抢掠物资,伊枝部大将熊杰率军占领了蓝河大公府。
※※※年轻的兰顿王接到忆灵战报,一天一夜都没合眼,也未离开过书房。
&ldo;太后驾到!&rdo;
皇太后走进书房,一脸担忧,她早上才得知蓝河遇侵的消息。
&ldo;陛下,你怎么还不派兵平叛啊?&rdo;太后急道。
草原部落一直以来被王朝和帝国视为附属,有些在两大国中间的部落更要交纳双重贡俸。在皇太后心中,这些异族只不过是小股叛乱,只要几千名兰顿士兵就可以平定。而且,当大公犁师在世时,她很喜欢忆灵,也知道她现在正在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