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巴巴罗萨行动英文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ldo;我们时代的和平&rdo;

1939年8月20日,希特勒发给苏联领导人约瑟夫&iddot;斯大林一封电报,在电报中声称,&ldo;鉴于正在急剧恶化的波兰局势&rdo;,建议与苏联签订和约。德国民众对于同&ldo;阴险且极具杀伤力&rdo;的苏联交往看法不一,有些人仅仅是感到意外而已,而另一些人的反应则比较强烈,他们对于这种立场上的突然转变表示震惊和不解。3天后,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iddot;冯&iddot;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长米维亚切斯拉夫&iddot;哈伊洛维奇&iddot;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紧接着,他们举行酒会,高举香槟庆祝条约的签订。在相关的一些照片中,斯大林面带微笑,手握着酒杯站在背景中。长期以来,俄国的社会主义者以及欧洲各地的&ldo;布尔什维克&rdo;追随者们始终是纳粹的终极敌人。如今,苏德之间居然签订友好条约,这种情况不仅令普通的纳粹党徒迷惑不解,也使一些保守的德国人不知所措。欧洲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包括那些还在西班牙为反抗法西斯主义而斗争的民众,对于这种情况似乎与1938年9月的英国人有着相同的感受。当时,英国首相内维尔&iddot;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英国,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他们将会享受&ldo;我们时代的和平&rdo;。

通过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人可以不必再像一战期间那样在战争中同时在两线作战,受到对手们的东西夹攻。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条约固然使纳粹分子感到震惊,更重要的是,它为同年9月德、苏两国侵略波兰铺平了道路。条约规定:

第1章新秩序的形成(6)

1.双方互不侵犯;

2.如果一方与第三方发生冲突,另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对第三方提供帮助和支持;

3.德国与苏联均不得加入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地针对另一方的军事集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带有一项秘密议定书,确定了双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利益范围划分:苏联要求得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立陶宛的北部边境为界。在波兰,苏联的势力范围将达到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通过这种残酷的战略实用主义,希特勒确保了自己在进攻波兰时不会遭到苏联的干预。但是,对波兰的攻击却最终招致了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曾承诺过援助波兰。

根据1939年8月共同签署的一份旨在援助波兰的条约,英国在1939年9月3日11时对纳粹德国宣战,法国紧随其后于同日17时对德宣战。当天,英国民众将收音机调至广播电台的国内频段,收听首相的讲话。在讲话中,内维尔&iddot;张伯伦用平静的语气向公众宣布,英国政府曾要求德国从波兰撤军,&ldo;如今,德国政府对于我方的严正要求没有任何回应,我宣布大英帝国与德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rdo;在结束了广播讲话之后,张伯伦随即递交了辞呈。

根据所谓的&ldo;作战计划&rdo;,波兰军队采取&ldo;线式防御&rdo;,将大批部队和兵器以横宽配置的方式部署在边境线上,这种部署对于抵抗有着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德军机械化和装甲部队而言,简直是糟糕透顶。波兰指挥官们寄希望于驻扎在西面的英法联军能够对德军实施攻击,牵制敌军一部分兵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波兰军队的压力。在波兰平坦的麦田上,很难找到可以依托用来构筑防御工事的地形,但是像布楚拉河、纳雷夫河、布格河和维斯瓦河这样的河流却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

闪击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根据&ldo;白色计划&rdo;,兵分4路对波兰发动大规模进攻。波兰防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部署在西部前线的波军与后方的联系被迅速切断。在短短4个星期内,费多尔&iddot;冯&iddot;博克将军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第3和第4集团军以及格尔德&iddot;冯&iddot;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第8、第10和第14集团军就迅速击败了波兰军队。9月17日,苏联红军从波兰东部边境发起进攻,进一步加速了波兰的灭亡。9月27日,华沙沦陷。10月5日,华沙城内最后的抵抗也结束了。在这次战役中,双方均损失惨重:德军阵亡8082人,27278人负伤,5029人失踪;波兰军队7万人阵亡,13万人受伤。

德军与苏军在布格河与马恰维克河交会处的波兰小镇布列斯特‐利陶夫斯克碰面,双方因而得到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据一位战后接受采访的德军炮兵军士回忆:&ldo;苏联人的形象糟糕透了,我不得不说,他们的汽车、装甲车,甚至主战坦克都只是一堆涂满油的废铁。&rdo;

波兰人在作战中采用传统的防守观念,实施分层防御:配置在最前方的是埋伏在战壕和碉堡里的陆军,纵深部署的是负责提供火力掩护的炮兵,机动预备队则部署在后方,负责封堵可能出现的防线缺口,或者阻击突破防线的敌人。然而,德国人却以一种令盟国和中立国目瞪口呆的速度击败了波兰。当时,一个亲眼目击了这场战争的记者‐‐尤金&iddot;哈达莫夫斯基‐‐首次使用&ldo;闪电战&rdo;这一词汇,准确地表达出了他和大多数人的感受,而这个词汇作为描绘德军作战特点的专门军事术语一直沿用至今。1940年,哈达莫夫斯基在自己的笔下把这次军事行动称为&ldo;闪电袭击华沙&rdo;,此后正式有了&ldo;闪电战&rdo;这个词汇。纳粹宣传机构也立即行动起来,竭力吹嘘&ldo;闪电战&rdo;的潜能‐‐这是一种全新的、富于魅力的作战模式,而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却意味着一种极大的恐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