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rdo;
&ldo;这是第二条。继续说。&rdo;
&ldo;柳德米拉&iddot;伊西琴科供述,说在她等到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帕拉斯克维
奇的时候见到了一个人,这与事实相符。&rdo;
&ldo;可以接受,但这是有条件的。好吧,这算第三条。还有什么?&rdo;
&ldo;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帕拉斯克维奇的遗孀供认,他的深深的忧郁是有原
因的。&rdo;
&ldo;现在还没有语文学的鉴定结论,不予采信。&rdo;
&ldo;有几份柳德米拉&iddot;伊西琴科的亲属和斯韦特兰娜&iddot;格奥尔吉耶夫娜&iddot;帕拉斯克维
奇本人的供述。据此推论,柳德米拉&iddot;伊西琴科正是受了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
帕拉斯克维奇的利用,他利用了他在她面前的巨大的威信,要知道她甚至立下了对他有
利的遗嘱。而遗嘱本身的措辞说明,那些书的作者实际上不是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
奇&iddot;帕拉斯克维奇,而是斯韦特兰娜&iddot;格奥尔吉耶夫娜&iddot;帕拉斯克维奇。要么是柳德米
拉&iddot;伊西琴科知道实际情况,要么就是遗嘱的措辞受了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帕
拉斯克维奇的暗示。列昂尼德&iddot;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帕拉斯克维奇利用了自己在她面前的
无限权威并且善于迫使她不提问题,也不表示反对就按他说的去做。另外,列昂尼德&iddot;
弗拉基米罗维奇&iddot;帕拉斯克维奇的朋友供述了他们很像是诀别的最后一次见面。&rdo;
&ldo;怎么样,我的孩子们,罪证不少,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直接的罪证只有一个,
那就是柳德米拉&iddot;伊西琴科衣服上留下的弹药的印迹。其余的一切只能作为品行方面的
罪状和熟悉案情的情况。它们当中多数给人深刻的印象,对这一点我不与你们争论。但
是用一定程度的挑剔的眼光来看,它们都是站不住脚的。&rdo;
&ldo;您想说,对于一个想停止对这起谋杀案侦查的侦查员来讲,这些罪证已经足够
了?&rdo;
&ldo;是的。而对那些不相信这一切的人显然是不够的,康斯坦丁&iddot;米哈伊洛维奇&iddot;奥
利尚斯基是不相信的,你们怎么看?&rdo;
&ldo;当然,是不相信。&rdo;娜斯佳&iddot;卡敏斯卡娅&iddot;阿娜斯塔霞微微一笑,&ldo;康斯坦丁&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