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阳征兵,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而驻守于开封的李密,却处在犹豫之中。
犹豫的原因,是源自一封书信。在五月中,李密接到了一封来自梁父山,一个名叫徐洪客道人的信函。
信中说: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建立功业之时。
密公秉承天意,起兵反隋,乃天命所归。然则密公此前用兵,却过于谨慎。东都虽则重要,但却不易取之。公可还记得,当年于杨公所献三策否?上策取涿郡,中策占关中,下策才是夺洛阳。
密公当年既然能献出这样的妙计,而今为何又舍上策而取下策呢?
公可觉察,如今之局势,与当初杨公起兵之局势何等相似。公之实力,尤胜杨公,何不弃洛阳,走江淮,直取江都?以密公之号召力,只要把旗号亮出来,则江淮各路英雄,定当纷纷投靠。到时候攻占江都之后,公即为天下英雄。东西两京,不过小儿做主,到时焉能服众?
徐洪客在信中侃侃而谈,令李密不由得大为赞赏。
于是立刻派人前往梁父山,试图邀请徐洪客前来。可是当李密的人抵达梁父山后,当地人根本不知道有徐洪客这么一个人。虽然没有把徐洪客请过来,李密对他的赞赏却未曾改变。
只是……
不做到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明白当年杨玄感为何执意攻取洛阳的难处。
军士皆为关东子弟,难免有乡土情结。孟让等人虽然投靠了李密,却又各自保存实力。想要他们远离故土,南下江都?李密感觉着,如果说出去之后,孟让这些人一定会立刻选择离开。
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啊!
李密左右为难。
他曾私下里试探过几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无法令他感到满意。
很明显,瓦岗军七成左右的将领,是不想离开山东,而远赴江南,攻取江都。如果李密强行下令的话,瓦岗军面临的,必然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对于此,李密颇有些不知所措。想来当初杨玄感和他现在的情况一样吧。他一定也知道攻取涿郡的好处,但偏偏又无法自己做主。
这一招,可以称之为‘斩首’计。
只要杀了杨广,隋室必灭。
偏偏,这一招又极具风险。如果失败,那瓦岗军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杨公啊,如若现在是你选择,又该如何抉择呢?
李密心里的这个‘杨公’,不是杨玄感,而是楚公杨素。想到头疼处,李密不由得闭上眼睛。
“魏王,刚才巡城军卒抓获了一个行商,此人口称是大王故友,还说有要事禀报于大王。”
屋外,一个魁梧壮硕的青年,低声禀报。
这青年身高九尺,生的好像一座黑铁塔结实。他是李密的贴身护卫,名叫蔡建德。在瓦岗军中,并不是很有名气。可这个人,却是李密极为信任的两个人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内军四骠骑之一,连山营骠骑将军王伯当。当年诛杀翟让,就是这蔡建德一刀砍下了翟让首级。
“故友?”
李密放下手中书卷,蹙眉走出房间。
“带他过来。”
蔡建德躬身应命,急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他带着一个小商贩打扮的中年人,来到了李密跟前。
看来人的年纪,大约在四十多岁的模样。生的倒是很端正,不过也很普通,是那种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影儿的主儿。不过举手投足间,带着一丝书卷气,而且进退颇有礼数,非同一般人。
“你是何人,竟敢冒充孤的故人?”
中年人微微一笑,“在下王素,太原王氏子弟。
当初大王还在求学时,曾与在下族弟往来密切,故而也与大王有过一面之缘,大王是否记得,当年龙门王通?”
李密手指王素,片刻后拍拍额头,“我想起来了,你是世杰大兄。”
“大王果然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