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两路给法军以&ldo;坎尼式&rdo;1的围歼。由79个师组成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进入法国北部;由8个师组成的左翼留在法德边界的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这样,德军就以梅斯为枢轴,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南北包围巴黎,&ldo;6周内把法国解决掉&rdo;。然后移兵东线,击溃俄国,3个月凯旋而归,以摆脱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从1908年起,接替施里芬的小毛奇便按此方案着手部署兵力。只待战机一到,德军便可挥戈西进。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意欲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国皇储弗兰茨&iddot;斐迪南大公为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特选塞尔维亚&ldo;哀悼日&rdo;2这一天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3检阅军队。大公和夫人被受塞尔维亚支持的波斯尼亚大学生普林西刺杀。
对刺杀一事是否采取强硬措施,奥地利迟疑不决,它征询其盟国德国的意见。德国决意抓住这次机会对俄国挑战。照德国总参谋部估计,俄国要在
1916‐1917年才能完成军备计划。英国则一直想避免一场欧陆大战,这次必
定取中立立场无疑。所以即使对俄国开战也仅是一场有法国参加的局部战争而已。德国决定赶在俄国战略准备完毕之前先发制人。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威廉二世表示坚决支持奥匈采取行动,并说:&ldo;要么现在就算账,要么永远不算&rdo;,&ldo;必须清除塞尔维亚人,就在现在。&rdo;7月6日,首相贝特曼在给德驻维也纳大使的指令中说:&ldo;陛下将根据盟约和古老的友谊,忠实地站在奥匈一边。&rdo;随后,德皇召集首相及军政要员,部署战争动员。针对奥地利主和派的温和立场,德向奥威胁性地暗示:&ldo;如果奥对塞尔维亚妥协(谈判),那就会被人解说为示弱。这将影响到奥匈帝国在三国同盟中的地位和德国今后的政策。&rdo;
在得到德国履行同盟义务的明确答复后,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发出
了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7月25日,奥匈断绝同塞的外交关系,奥皇签署了军事动员令。就在这一天,德国海军奉命加速装煤,从国际航行中调回公海舰队,所有军官取消休假,立即归队。
欧洲强国谁都知道,局势发展的关键在柏林。英国人建议由德方设法使
维也纳放弃那些无法答应的要求,并连续4次呼吁,由英、法、德、意4国&ldo;调停俄奥之间危险的紧张事件&rdo;。伦敦当局甚至发出警告:&ldo;整个塞尔维亚问题已尖锐到使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进行实力较量的程度&rdo;,奥如踏入塞的国土,则有爆发欧洲大战的危险。
柏林错误估计了伦敦的态度,置这些呼吁和警告于不顾。7月27日,在德国的催促下,奥皇签署了对塞宣战书,翌日11点,奥正式向塞宣战。
德国的如意算盘是,奥对塞挑战,引来俄国介入,促使俄、奥、德军事
1公元前216年,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军同罗马执政官在坎尼会战。汉尼拔以两翼包抄战术围歼罗马军。
2138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人及其同盟者同土耳其奥斯曼人发生大战,塞败。从此土统治包括塞在内的巴尔干国家达500年之久。塞人民为雪国耻,定这一天为全国&ldo;哀悼日&rdo;,每年举行纪念活动。
3萨拉热窝于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动员,最后导致德的头号战略目标法国的卷入。这样,俄国承担战争罪责,英国保持中立,德国便可利用自己的优势打赢这场局部战争,调整巴尔干和地中海的势力范围。
7月29日俄国进行局部动员。德向俄发出警告:&ldo;俄国人的动员如再继续下去,则将迫使我们也进行动员。&rdo;俄国置之不理,7月31日进行总动员。至于英国的态度,德国失算了。7月30日,英国就明确表态:与协约国一致行动。德驻伦敦的海军武官报告说:&ldo;如果我们对法国发动战争,英国就将立即用其海军在海上进攻我们。&rdo;这使柏林当局大为震惊。
然而,已走到这一步的德国欲罢不能了,迅捷的军事行动已把它推入战争的深渊了。参谋本部以每10分钟开出1列军车的速度,在15条复线上,总共运行11万列军车,把40个兵团的200万人运往前线。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同日,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遭到拒绝。8月3日德对法宣战。同一天,德国向比利时发出假道西进的最后通牒,遭拒绝后,德军越过比利时边界。8月4日,英国向德国发出尊重比利时中立的最后通牒,实际是正式对德宣战。5日,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奥匈帝国在德国催促下,向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先取中立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保加利亚、土耳其参加同盟国集团。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的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第二节1914‐1916年战争和德国的战略转移施里芬计划的失败
开战以后,德国基本上按施里芬计划行事,挥戈西进。在比、法两国边境集结了7个集团军。左路第六、第七集团军16个师,中路第四、第五集团
军20个师,右路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34个师,总共150万人,在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