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钢铁时代手机在线播放 > is安百二十三章 报纸(第1页)

is安百二十三章 报纸(第1页)

春节在热闹之中过去了,传统的中国年,不少在包头的外国人,也参与到了这个浓浓的年节之中了,说实话,包头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他们这些外国人而言,给的薪水也相当的高,去年还会有人觉得,包头各方面都不方便,而今年,伴随着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各方的食物货物什么的,都可以在包头买到,跟别处已经没多少的差别了,很多外国人,他们本身就是四处游荡,一定程度之下,在哪里不是。

春节过去了,杨元钊却没有多休息,越来越多的事物,包括研究项目,材料实验室,虽然没有大幅度的推进各种新机器的出现,可是原有机器的改造,各种材料的应用,日积月累之下,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成果自然而然的会出现,现在,几乎每隔一个星期都会出现一到两种的材料,当然了,大部分都不太适合现在使用,这些都被杨元钊留作技术储备,未来,伴随着车辆,甚至是飞机大炮的投入,需要的材料,几乎是无限的。

过去的一个月,除了把心思放在研究之上,更多,是把心思放在了城市运转上面,城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从表面上把城市给治理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城管是一个综合体,几乎包括了后世的警察和城管,一些卫生和琐碎的事情,也交给了他们,2000多人的队伍,在100万人的超大城市,几乎一撒下去就不见了。如果不是工人有工厂帮忙管理,说不定,早就出乱子了。

杨元钊仔细的回忆后世城市,说实在的,他不是官员。整天跟着车队,随着各项比赛,四下奔波,知道城管还是因为城管的战斗力,其他的,恐怕就是公检法。消防,工商税务,剩下的,真心知道不多,一个城市的管理。需要的是一个统筹和精确的管理,任何一点的疏漏都会引发一定的后果,卫生和城市基本管理,是必须要首先做到的,这就把传染病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低,剩下的,就是慢慢的调整了。

一本厚厚书册,上面写着杨元钊所想到的跟城市管理有关的东西。农业不必考虑,包垦公司已经代替了后世的农业方面,至于工业上面。也有包头商会管理,工程公司统筹城市建设和规划,虽然应该单独的列出来,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还没有彻底解决,只能够先这样。

似乎还缺少了一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翻着厚厚的本子,一点点的看下去。杨元钊也似乎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突然。翻到了一页,他终于想到心中的担心,到底是为什么了。

因为杨元钊突然发现,已经发展了一年多的城市,少了一样东西,报纸,确切的说,是宣传。整个包头虽然在一些大型厂矿之中,有一些类似于政府公文一样的报纸,不过影响力不大,没有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有后世见识的杨元钊,非常清楚,报纸杂志,包括后来的电视新闻,这些东西,对于舆论导向到底有多么重要,薪水和工作,只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舆论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却能够把细弱的力量整合成一股绳,在某些时候,可以发挥出无以伦比的力量。

包头现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一定程度上,工人数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超过百万的城市,工人几乎占据了百分之二三十,工人的家庭加到一起,占据整个包头人口的七八成,剩下的即便有,也是为了工人服务的第三产业,比如说饭店了,旅店了,还有其他的一些服务业。

杨元钊从开始在包头发展,没有要求高额的股份,也没有要求更多的利益,但是唯一要求的一点,就是让工人们识字,虽然说最开始比较的困难,往往一两百名之中,只会有一个有基础的,达到了指标,让很多工人都有些气馁,可是伴随着包头技工标准和工资额度的出现,更大的吸引和利益之下,包头的工人们,开始咬着牙的进行学习,识字的工人越来越多。

包头从来都没有忽视工人的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每月15斤白面的奖励,一直都没有少过,相对于整体的工资而言,15斤白面的奖励不多,知识和识字,一直都是提升技工水准,还有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技工水准提升一级,都会得到更高的工资,现在,包头记录在案的,认字数量在500字以上的,拿得到15斤白面保准的,足足有21万人,每月的支出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掌握2000左右常用汉字,基本上脱离文盲标准的,也有12万人,这个数字上面,绝对称得上是冠绝中国。

这么大的识字人群,却没有一个的拥有者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一定程度上面,是杨元钊的失误,他忘记了这个,忘记了这个在20世纪初,最广泛,甚至到一个世纪之后,都没有落伍的舆论阵地。

宣传领域,是一个很虚的领域,这个领域绝对不能忽视,舆论导向,在后世都十分的重视,更何况在这个主意和思想勃发的时代,包头要想发展,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前提,不能够把舆论的手段,控制在手中,一定程度上面,说不定就是坐在火山口上。

可惜,包头虽然大,包垦公司是的包头的控制着之一的,但是包头的隶属,还是属于大清朝,这就是一个难题,之前的城市管理队,不过是一个尝试,做的非常好,没有引发巨大的波动,报纸似乎也可以,就这样,在杨元钊一拍脑袋,从包头工厂之中,比较著名的笔杆子之中,抽调了一大批,直接对包头商会股东会负责,包头商会每年会拨出20万元,用于这个报纸的开办。

20万,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一笔小钱,一个协的军火,加上火炮,也就是这个数字,这还是从洋行买办那里进口的,20万如果换成白面的话,足以让几万人吃上一年,全部投入到报纸之中,大部分抽调上来的笔杆子,不知道报纸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

杨元钊也没有什么思路,想了一下之后,让他们自由发挥,但是有一点必须把握住,尽可能的向弘扬正面力量为主,教育忠于国家,终于集体,甚至是忠于家庭的思想,曝光一些陋习,赞扬一些见义勇为的活动,当然了,也要多刊登一些,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比如说包头的产品,又创造了几个国内的第一,甚至是世界的第一,还有介绍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或者开明绅士地主之类。

就这样,一份简陋的报纸,在软件能力不行的情况下,在杨元钊的强行推行之中,最终还是办成了,中国能够买到的最先进印刷机械,还有从一体机拿来的报刊用纸,虽然数量上面有限制,每期只有5万份左右,却比这个时代,其他还在萌芽之中的报纸,甚至是已经发行的报纸强了很多,各种工厂都是第一批的订户,然后就是跟包头商会有一定联系,关系亲密的地主富商,新成立的城管和医院,也第一批的订阅了,就这些,就让每一期,获得了5000份的订单,成功的为报纸的发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包头周报就开始发行了起来,周报周报,以一个星期为一期,八开大报纸,上面用小字,记录了不少的新闻,既有一些国内国外的重要新闻,也有包头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某一个工厂开业了,比如某一条公路完成了改造。

晋商们的触角总是这么的敏锐,上万的销量,让他们看到了报纸的威力,第一个广告,在第二期就出现了,这是一个本地食品企业,针对市民的一次广而告之,宣传的也是他们新产品,没想到,一炮打响,短短三天时间卖到断货,这让其他商行都看出了门道,报纸上面的广告开始出现,最开始只是夹缝,然后就变成了增刊,来自后世杨元钊很清楚随报纸的广告的威力,这个时代,他没打算做一份免费报纸,但是借助着广告,降低报纸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扩张影响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正是因为一大批的广告,报纸的价格,从最开是10个铜子,变成了7个,然后又降低到了5个,最后,干脆就是2个铜子,包头的物价较高,一个烧饼就要5个铜子,要吃好一顿饭,大碗面加烧饼,起码要两毛钱,2个铜子,对于包头而言,不算什么,甚至一些节约的,也会购买一份报纸,茶余饭后,也算是了解一些包头和其他地方的一些趣事。

正是两方面的支持之下,而半月之后,包头周报由一周一次,变成一周三次,有过了3个月,干脆就变成了包头日报,庞大的百万人的城市,包头日报的覆盖数量惊人的达到了15%,也就是15万份的程度,并且通过发达的交通和便利的商道,拓展开去,成为包头向外扩张的又一个手段。(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