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突然城下椅子羽箭竟然飞了上来,直奔太史慈面门,要知道把箭射上城墙本身就很不容易,何况为了瞄准距离还要更远一点,太史慈也吓了一跳向后一避让,终于让凌统抓到机会缘绳索而下。太史慈追之不及,再斩断绳索,却也没有伤到凌统,只有看着一个个敌人全身而退。
这一战江东军虽然攻上城楼,杀伤不少敌人,损失却也较以往为大,吕蒙等人都自觉体力不足,更不忍再让士兵多受损失,于是也就先回营休息。到了营中,凌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处询问刚才是谁放箭救了自己,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竟然是自己的仇人甘宁,让他不知是谢好还是不谢,最后只是干巴巴到甘宁面前说了一句:&ldo;今日之事,来日定然回报。&rdo;
甘宁也不以为忤,凌统对他不恶言相向救不错了,何况还说&ldo;回报&rdo;呢?
要说吕蒙军中既然有甘宁这样的大将,为何弃之不用呢?其实甘宁是押运粮草刚刚赶到徐州,原来孙权违背孙策的遗志,与仇人刘备联合进攻程玉,怕手下的老将不服,因此多用年纪地位都比较低的少壮派,而甘宁因为当年曾经是孙策身边的侍卫武将,也就被他当成保守派的一员,不敢委以重任,但他也知道甘宁的本领,如果完全弃之不用,实在不甘心,让他干点押运粮草之类的事情确实问题不大。
甘宁的身份地位都不比吕蒙小,眼下吕蒙却是东路军的主帅,甘宁的言语之间倒是没有一点不满,问道:&ldo;子明将军,为何今日您要亲自上阵?眼前的太史慈虽然厉害,您却还是只要指挥就可以啊?&rdo;
吕蒙听的有些惭愧,才将太史慈侮辱周瑜之事说了出来,这下连甘宁都勃然大怒:&ldo;匹夫,当日见他之时还以为他是坦荡君子,想不到竟然作出这样的事情来,我愿意作为先锋,明日向他讨战,非要折辱他一番不可!&rdo;吕蒙正愁周泰受伤,手下没有什么勇将可用,甘宁主动请战,正中下怀:&ldo;那就有劳甘将军了。&rdo;
此时的太史慈,却正在城中审问唯一的几个俘虏,被对方一阵破口大骂以后,他才知道原来是周瑜去世,他与周瑜的感情虽然没有和孙策那么好,却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知道是自己做的有欠妥当,也就不怪那个士兵,命令将他好好的押下去。
这个周瑜虽然背弃盟约,进犯徐州,但是念在相识一场的份上,今天的事情确实有些过火,大不了以后有机会再向江东军解释一下,免得自己落下一个坏名声。
次日清晨,太史慈刚刚睡醒就得到城外有敌将主动约战自己的消息。要是往日他也就不会在意,但自己昨天做了点过分的事情,如果再不应战,难免被人当成小人,还是出去解释一下为好,于是也披挂整齐出城迎战。
等到太史慈出得城门,却见面前之人仿佛相识,更近一点,终于看清是甘宁,他与甘宁当年比武一场,彼此惺惺相惜,加上他又是一个比较重感情得人,于是主动策马向前,抱拳施礼:&ldo;原来是兴霸到了,慈这里有礼。&rdo;
甘宁一见他想起吕蒙所说他侮辱周瑜的事情,气就不大一处来,当下言语之上不再客气:&ldo;匹夫太史慈,何必惺惺作态,你连死者都不尊重,还装作什么君子。&rdo;
太史慈见他言语无礼,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昨天确实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于是又压下火气说:&ldo;昨日之事,我确是不知公瑾仙逝,以为是那逆贼孙权……&rdo;
话还没有说完,甘宁已经变脸:&ldo;匹夫无礼,我主的名讳何曾是你能叫的?还要狡辩,来来来,再与某家一战。&rdo;说完轮刀就砍。
听甘宁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匹夫,太史慈的性子本来也不好,再也忍耐不住,举枪相迎,两下战在一处。两人也不是第一次交手,彼此对对方的武艺依然记忆如新,伸手之间都没有一点含糊,既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也不愿将先手交给敌人,一上来竟然就是激烈的对攻。
这种对攻形势的打法虽然凶险异常,但因为两人的武艺相差无计,所以谁也无法占据上风,反而逐渐陷入了胶着状态。两人越打越兴起,越打越忘记了彼此的目的,竟然将凶险的沙场较量又当成当日比武较技一般,全身心的都投入到战斗中去。
此时城中协助太史慈守城的陈群得到消息也来到城墙之上,一见太史慈竟然忘记身份亲自上阵与人搏杀,虽然看不出两人武艺高低,却也能知道其中的凶险之处,现在城中缺兵少将,全靠太史慈一人支撑局面,何况他又是群臣中品级最高的大将军,怎么能让他冒如此的危险,忙令人鸣金唤太史慈回来。
太史慈刚刚杀到高兴之处,突然背后锣响,难免有些扫兴,可他要做军中表率,怎能有令不遵,只得拨马返回。甘宁略微追了一下,但是敌人并未战败,距离又已经拉开,追之无益,虽然不敢也只有返回本队布置人马攻城。
太史慈一回到城上,就面带不快的问到:&ldo;刚才是何人鸣金?&rdo;
&ldo;正是下官。&rdo;陈群毫无惧色,上前一步应道。
太史慈在徐州无论官制地位都比他高,被他打扰了自己的战斗,心中的不快还没有消散,有些不满的问:&ldo;你可知道城中谁是主帅?&rdo;
&ldo;是您。&rdo;
&ldo;那我下令鸣金没有?你还知道我是主帅?&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