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到刘备的书信,也略微有点惊异,虽然他知道现在要想战胜程玉单凭一家一地的势力已经不太可能,但是他与刘备一直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说不上有深仇大恨,却一直都看彼此不顺眼,何况最近刘备又与一直同自己誓不两立的马超走得很近,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不准备依靠自己的,真是有点想不透。
不过反过来想一下,这却是做大事人的表现,要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有原则的话,未必能做成大事,原则只要在大事上着眼就可以了,只是不知道如今和自己联结,对刘备来说是不是符合他在大事上的原则。
不管怎样,这个请求绝对是一个应该慎重的事情,曹操也以一向的慎重请教了身边的几位谋士,第一个为他想到的就是贾文和,自从郭嘉不在以后,曹操渐渐有种事事离不开贾诩,他也却是在很多地方能给自己以最大的帮助。
没有想到当听曹操说完刘备准备邀约自己一同进攻程玉的时候,贾诩却陷入了沉思中,半晌才对曹操说:&ldo;主公,这件事情不一定妥当,以刘备狡猾奸诈的性格来看,是个非常不可靠的盟友,如果和他结盟,难免会被他算计,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孙刘两家加上马超的残兵未必就牵制不了程玉的力量,他要我们此时插入战场,分明是想将我们也拖下来当挡箭牌,分担他的压力,而且无法在两家俱疲的时候获得更大利益。在我看来,眼前的形势与年前并无差别,虽然程玉与孙权在江东发生了点摩擦,却还没有伤到筋骨,我们最好还是坐观其变,乘机再扩大实力,效卞庄刺虎一举而扭转形势。&rdo;
曹操听到还是在前一段时间的战略,多少有点疑虑,毕竟现在自己已经修养的差不多,如果现在不出兵,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难免以后会陷入更大的困境,如果要是说扩大势力的话,倒是可行,但不向程玉开战,又到哪里去扩充势力呢?难道……
&ldo;文和的意思是否是说我们最好乘机进军益州呢?&rdo;这样的话,倒也不无可行,就算占领了益州,以程玉和刘备的关系,也很难想像他们会讲和,到时候就算程玉胜了,自己依旧有与他抗衡的能力,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ldo;不可。&rdo;听到曹操这么说,贾诩竟然依旧反对,&ldo;主公你想,刘备为人,最反复多变,想来以利益为重,只要益州还在他的手中,他就应该能坚持下去,要是一旦丢失的话,难免他会狗急跳墙,作出什么有悖常理的举动来,到时候他就是程玉进军益州的急先锋,却由主公来承受两家的兵力,未免有些困难,以诩之见,求取利益却不在此一时,主公大可隐忍,待两军成骑虎之势再发奇兵,不管对谁都可发挥奇效。&rdo;
这话看似有理,但曹操却深感不妥,以狐疑的眼神看了看贾诩,却不好说的太为直白,思虑半晌,也不置可否,便起身离开,又向其他人询问去了。
过后曹操接连会见了荀彧荀攸,甚至刚刚进入权利中心的司马懿,也不知道几个人都对他说了什么,只是曹操每会见一个人,脸色就差上几分,又接连闭门几天,最后却下达了命令,要各处都紧守关隘,不得轻易出兵,搞得所有幻想一展身手的大将们都郁闷万分,但既然是主公的命令,也只有接受,想来他应该不会犯什么战略上的错误。
刘备虽然得到曹操并没有应约出兵,有些失落,但眼下凭借自己三家的力量也未必就会输个程玉,所以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出兵荆州,至于他的大本营益州,则是几乎全面空虚,只在北方边界上的紧要隘口留下了防御力量,在他看来,如果此役败给了程玉,就算暂时保有益州也将再无振作的机会,不如孤注一掷。
孙权早就将兵马囤积再北线,就等刘备出兵,如今既然得到确实的消息,终于也跨过了与程玉对峙的临时边界,挥兵荆州城下,只等刘备军到来,就算用最大的代价,也要将程玉击溃。
从马超进军荆州开始,徐州的程玉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也知道,马超进犯只是一个前兆,很快自己将面对的就是三家四家的联合进攻,如今也没有保留的必要,程玉竟然发动了徐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征兵令,所有徐州势力控制的城池,除了边界地区以外,都交给新招募的士兵守卫,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六州的兵马都向荆州地区移动,除了镇守边界必须要留下的武将外,所有擅长战场上工作的文武也都随军出征,这个场面看起来也是宏大而又过瘾,不过对于现在的程玉来说,是否不值得冒如此大的险?看来程玉也准备孤注一掷,痛痛快快的博一次。
荆州阴云密布,战事一触即发,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谁将是明天的主宰?
第四十三章决战荆州第二节:英雄各擅场
孙刘联军比程玉先一步到达了战场,在第一时间内,就投入了对江夏的进攻。其实刘备的心中十分清楚,虽然如今三家的兵力倾巢而出,在数量上看来似乎并不会比敌人少多少,但战斗力上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似乎已经不许要在刻意探讨,如果不能在程玉的徐州军主力赶到之前拿下江夏城,将要面对的必然是与徐州军以他们最擅长的野战方式决战,胜算自然会少了很多。
城内庞统当然一点也不会掉以轻心,他已经知道敌人为了避免最后以野战的形式进行决战,定然会孤注一掷。好在城内所有的武将几乎都见识过马超军的战斗力,对敌人再不敢存有一点轻视之心,如果眼前的敌人战斗力都是这么强的话,只有企求上天保佑主公能在城破之前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