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可是眼下仓促之间,又到什么地方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呢?&rdo;刘备心中真的是有些焦急。
&ldo;我也想不出什么太可靠的人选,看来只有请主公自己小心这里的战局,由我跑一趟看看能否说服曹操,这里的一切还望主公多加小心。&rdo;
要说刘备此时真有些不放心孔明离开,有他在的时候尚经常为敌军所趁,要是这个主心骨再突然间离开自己,那么自己不是一点坚持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吗?
恰在此时只听外面想起一个声音:&ldo;主公不用担心,如此小事不必军师亲动大驾,这些事情,派我这样的人就足够了。&rdo;说完,一挑帘笼由外面进来一人。
孔明一见是此人到来,心中大喜,有此人来的话,大可替自己解除一半的重担,笑脸迎了出去:&ldo;公渊贤弟来了,有你到此,我就可以放心前去了。&rdo;原来来人是交州刺史廖立。
刘备此次出兵,军中之事都交给了孔明,而后方的事情则是交给了副军师廖立,廖立也果然不愧大才之名,以蜀地的偏僻崎岖,长期维持着前线的军需粮草,这次是亲自押运一批粮草来到军前,看看天色已晚,就没有太过声张,先去拜访了刘备,手下人说到了孔明这里,正好在门外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廖立听孔明如此说,连连摆手:&ldo;军师此言差异,眼下军情正急,军中怎可无您坐镇,前去游说曹操这种小事,交给下官办就可以了。就算曹操是石头人木头人,我也定会将他说动,助我军一臂之力。&rdo;
孔明叹了一口气说:&ldo;公渊啊,曹操那里的情况我们一直都摸不透,如果要说进攻程玉的时机,与当初与我们共同进兵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放过了那样一个大好机会,我看事情不会太简单。如今联军找到遭到惨败,我们被迫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曹操身上,恐怕难度比当初还要高上很多,这个任务决不轻松啊。&rdo;
廖立听过一笑:&ldo;孔明兄也不要太多虑,眼下对我们是存亡之际,对于曹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去长安,虽然不能说一定成功,但我一定随机应变,尽量促成此事,如果不能说动曹操,我便葬身长安。&rdo;
这话说得连刘备都是一皱眉,本来他的心中就十分烦乱,如今听廖立这么一说,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孔明也觉得不妥,虽然事情很难,但是廖立还没有出发就已经心存如此悲观的情绪,恐怕对事情不利。
可是任凭孔明怎么说,廖立却执意要去执行这项任务,最后孔明拗不过他,想来以廖立的才华如果说不动曹操的话,自己也未必就能说动曹操出兵,于是只是勉励了廖立几句,就祝他马到成功了。
如今的情势下,已经不能再多耽搁,次日廖立便带上刘备孔明二人的书信,秘密动身赶往长安。
另一面,江夏城内,随着联军行动被粉碎,徐州军即将转入到战略进攻,几位军师与程玉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眼下唯一的变数只存在于曹操身上,于是程玉也欲派一使者前去游说曹操,中策当然是曹操能够出兵与自己夹攻刘备,然后平分刘备的土地,下策是能够说服曹操按兵不动,静观两人之间的成败,事实上这样的主意自然是程玉占尽便宜,大家还是有点没把握。
可是一向沉静的郭嘉竟然语出惊人,他要亲自前往长安,去说曹操来降。
程玉闻言大惊,悄悄问郭嘉:&ldo;奉孝,如今以到了这般光景,你仍要离我而去助曹孟德不成?&rdo;
郭嘉一脸说不出的滋味:&ldo;主公,这些年来你都没有违背过当初的誓言,难道奉孝便是背信弃义之人吗?如今的形势,曹公出兵也罢,不出兵也罢,所在只能改变战争结束的早晚而已,主公一统大势以不可挡,我与孟德君臣一场,当初已有以死报效之志,因遇主公而不能行,此次是帮主公,也是我最后尽一次人事,希望曹公能够悬崖勒马,则天下无人不幸甚,也不违曹公安定天下之志。嘉尚有一事相求,曹公虽胸有大志,实是心忧万民,望主公能够尽释前嫌,以真心待之。&rdo;
终章第一节:使
见郭嘉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程玉倒是真不忍心说出个不字来,可是以曹操这样的天下枭雄,就算死,恐怕也是要拼尽手中最后一点筹码以后再放火自焚的死法吧?更重要的是他别最后再拿郭嘉作为陪葬品。
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可是口中还不好说曹操的坏话,只能对婉转的郭嘉说:&ldo;如果孟德肯来归降,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孟德‐‐天下英雄也,怎会甘居人下,先生去说降他,不是坏了他一世的英名?不如等战局安定下来以后,我再请他出来,为他安排一个好归属吧。&rdo;
郭嘉如何不知道程玉心中的担心,苦笑着对他说:&ldo;主公不必为我担心,‐‐其实您还是不了解孟德的为人……&rdo;说着,脸上流出神往的表情:&ldo;想当初我和孟德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曾经对我说其实在很久以前,他有一个愿望,能在死后像伏波将军马援一样,后人可以指着他的坟墓说:&lso;看,这就是汉故征西将军之墓。&lso;可是一直以来,天子都暗弱无能,朝中又尽是奸臣当道,孟德贤辅之路走不通,就只好走这条王霸之路,可惜的是他又遇到了主公这样的对手……&rdo;言语之间,神色变得黯淡起来,想必是为这位故友的命运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