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英军从12日起放弃了九龙半岛,退守香港岛。日军炮兵部队进驻九龙塘
何文田阵地,架起远射程重炮,不分昼夜地对准香港的英军阵地和炮台轰击。
一部分炮弹落在市中心区,每小时都给数以百计的和平居民带来伤亡,真是
血肉横飞,尸骸枕藉。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
香港总督杨慕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军进入香港后,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路上饿死和打死的人,尸体
堆积如山,海上也到处漂浮尸体。香港的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盗贼蜂起,汉
奸猖獗,黑社会分子更趁机劫夺,弄得民不聊生。日军封锁了港九交通,日
间岗哨林立,入夜实行宵禁,行人经过岗哨要鞠躬并被搜身,妇女倍受凌辱。
日本特务机关和汉奸的魔爪也伸向了香港的各个角落。日军的行径,严重地
威胁着港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尤其是在港的爱国文化人士和民主人
士,面临极大的杀身风险。一个名叫何久田幸助的日本文化特务,在香港各
个影院打出幻灯,点名要茅盾、梅兰芳、蔡楚生、司徒慧敏等文化名流到日
本司令部所在地半岛酒店&ldo;会面&rdo;。
在香港的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大多是在1941年因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
二次反共高潮时来到香港的。他们原在重庆、桂林等地结社办报,通过各种
途径揭露和抨击蒋介石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因而遭到国民
党顽固派的迫害,在国统区无法立足,为人身安全,先后来到香港,并利用
香港的特殊地位来进行抗日、反顽的爱国民主活动,在香港出版各种进步报
刊。其中有宋庆龄主办的《中国大同盟》英文半月刊,范长江、胡仲持的《华
商报》,邹韬奋、茅盾、夏衍、金仲华、沈志远、胡绳等人的《大众生活》,
茅盾的《笔谈》,俞颂华的《光明报》,郁风的《耕耘》,张铁生的《青年知
识》,张明养的《世界知识》,马国亮的《大地画报》、范长江、夏衍、黄药
眠的&ldo;国际新闻社&rdo;,乔冠华、胡一声、吴金衡、郑书群的&ldo;香港中国通讯
社&rdo;,夏衍、于伶、金山组织的&ldo;旅港剧人协会&rdo;等等,一时蔚为大观。
香港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廖承志、李少石、潘汉年、刘少文、张文彬、
梁广、尹林平、杨康华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立即开展紧张的营救工作。他
们决定,首先分头与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取得联系,设法把他们从香港营救到
九龙,然后护送到东江游击区,再从那里转送到大后方。是时,国民党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