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订5司之外,添设3司安置南来诸员,并议定:&ldo;以后司长由段荐任,蒋
不得预闻,科长以下则由蒋委任,段亦不干涉,并以段所推荐的徐树铮任秘
书长。&rdo;内务部和陆军部情况如此,其他外交、海军、财政各部,也大体相
同。唐内阁虽然成立起来,但袁世凯不仅将内务、外交、陆军、海军、财政
等要害部门夺去,而且在唐内阁成立后,千方百计地缩小内阁权限,企图把
唐绍仪架空。
但是,革命党认为责任内阁制直接关系到民主共和制度的成败,绝不
能听任袁世凯随意破坏。根据《国务院官制》规定,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
发布教令及其他有关国务的文书,须有国务总理或全体国务员或总理与有关
国务员副署。如果不经国务院总理和国务员副署强行公布,那就是违法越权。
这对袁世凯想推行专制独裁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限制,这是袁世凯难以
容忍的。而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后,在政治上明显的倾向同盟会,在内阁中,
每有要事,必就商于农林总长宋教仁、教育总长蔡元培。他们决心推行责任
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袁世凯以每有设施,辄为国务总理依据约法拒绝
副署,致不能为所欲为,深滋不悦。袁世凯决心等待时机,把唐绍仪赶下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黄兴在4月29日通电反对在苛刻条件下借外
债、提倡开国民捐来解决财政问题以后,很快掀起反对在严酷条件下进行借
款的声浪。这时,唐绍仪同4国银行团代表会晤,唐绍仪拒不接受银行团代
表提出的对中国财政进行监督等条件,于是谈判陷于破裂。
谈判决裂的当天,唐绍仪同财政总长熊希龄一起去见袁世凯。唐绍仪
同袁世凯、熊希龄在贷款问题上出现分歧。唐主张施行强迫公债及不换纸币
等办法抵制外债。他说能出万元之资本家,中国尚不为少,得千人便是千万,
且欲强行不换纸币。袁、熊均不以为然,并密电黎元洪、黄兴、孙中山征求
意见。黄、孙赞成唐之政见,黎则极端反对。
袁决定改派熊希龄负责同银行团谈判,同时指使拥袁报纸,就借款事
对唐绍仪进行攻击。
在袁的策划下,参议院开秘密会议,内阁成员出席。会上,不少共和
党籍参议员就借款问题对唐绍仪进行诘责,有人说唐总理失信于国民,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