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血淬中华 - 作者大风 > 第348章(第1页)

第348章(第1页)

&ldo;小宇,我在这里!&rdo;正当周天宇还在四处张望之际,一个异常熟悉而又充满温情的声音蓦地在出站口的右前方响起。

周天宇惊喜地将头扭转过去,冯华那充盈着关爱笑意的瘦削面容立刻映入了他的眼帘:&ldo;华哥,你怎么亲自过来了?&rdo;

&ldo;如今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我也借机出来散散心……&rdo;一抬眼看到杨度和林旭也靠了过来,冯华一拱手热情地招呼道:&ldo;皙子、暾谷,这一趟可辛苦你们了!&rdo;

杨度见冯华和陪同的卫士都是一身便装,显是不愿惊扰了进出火车站的普通旅客,遂也洒脱地拱手施礼道:&ldo;我们这次陪同寰海兄推广畜力联合收割机可是大开了眼界,只恨不得能再多待一阵子,何来的辛苦?倒是子夏兄你费心劳神、日里万机,可要多注意一下身体。&rdo;

&ldo;是啊!子夏兄你可比我们从金州走时,又瘦了许多。照此下去,身体可要吃不消了呀。&rdo;林旭亦颇有同感地劝慰道。

只是洒然地笑了笑,冯华并没有再多说什么,然而一旁的周天宇却禁不住眼眶发热,一阵心酸瞬间涌上了心头。派志愿军二次援台,义勇军中只有周天宇、李九杲等少数几个高级领导人才知道冯华这一次竟是连皇上都蒙在了鼓里。旁人只看到冯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不知他为此承担了何等巨大的压力!虽说他心中早已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决不让邢亮的安危受到威胁,可义勇军近万将士的生死存亡、旅大特区百姓的殷殷期望以及无数来投奔自己的志士仁人的热情与信任,都让冯华不可能只考虑他与邢亮的兄弟之情。在等待战事消息的日子里,那巨大的责任就像一块儿千钧巨石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一旦战事不利朝廷降罪,他和义勇军究竟该何去何从?刚刚起步的旅大特区又该何去何从?

轻轻叫了一声&ldo;华哥!&rdo;,周天宇无语了,只是紧紧拉住冯华的手,久久都不愿松开。

&ldo;好了,有什么事回去再说,我已经准备好了马车,回去还要给你们摆接风宴呢!&rdo;周天宇的真情流露让冯华也是鼻子一酸。不过,他知道眼前不是他们兄弟叙说离情别绪的时候,因此拍了拍周天宇的肩膀朗声对众人说道。

夜风从院子上空轻轻掠过,吹动沙沙的秋叶,带来一丝薄寒。天边刚刚升起的一弓弯月,用那如冰如水的寒光,把庭院切割成半暗半明的两个世界。

与冯华、李九杲、黄德贵一起围坐在会议室的八仙桌旁,周天宇心中既充满了兴奋又颇感到有些疑惑:自己兄弟几人可是有日子没这样坐在一起了,如果老亮也在那就更好了;原本还以为华哥叫自己回金州,是为了研究扩大兵工厂和无线电公司规模的事,可现在看来却分明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安排。否则,不会连五弟也被叫了回来……

看到侍卫奉上茶水后,又静静地退到了门外,周天宇终于忍不住了:&ldo;华哥,你这是搞得什么名堂呀?连五弟回来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rdo;

周天宇像个&ldo;孩子&rdo;似的抱怨着,让几个人都笑了起来。冯华摇摇头道:&ldo;看你小子急的,现在知道了也不晚呀?如果你真的那么想念五弟,不妨今天就来个彻夜长谈!&rdo;

&ldo;好呀,我也是极想三哥。咱们干脆都别睡了,好好聊他一宿!&rdo;冯华的建议,立刻得到了黄德贵的赞同。

&ldo;聊一宿呀,你们饶了我吧!我刚刚才坐了将近一天的火车,真是又累又乏,而你们却是以逸待劳,不公平!&rdo;

几个人又是一阵无拘无束的开怀大笑,整个屋子里充满了阔别已久的那种浓浓的兄弟之情……

看到兄弟们渐渐止住了笑声,冯华又问周天宇道:&ldo;对了,刚才一直没得功夫问你,这次去熊岳、盖平推广使用美国先进农机具,一切都还顺利吗?&rdo;

听得华哥问起这件事,周天宇立刻变成了一副愁眉苦脸:&ldo;

华哥,别提了,真没想到老百姓竟是如此的固执和保守。本来,我们想正是收割的季节,咱们免费提供收割的器具,老百姓一定会很欢迎。可谁知,他们却根本不领情,任你磨破了嘴皮子也不让你帮忙。直到后来,有一对老夫妇因为年老体弱,勉强同意我们试一试,事情才有了转机。他家的那五垧地,在两辆马拉式联合收割机的帮助下,不过一天便收割完了。有了这个实际的例子,老百姓才渐渐转变了观点,陆陆续续又有人前来尝试。在我们回来前,这些农机具总算是在熊岳、盖平推广了下去,如此一来明年农耕的效率将会大幅提高!&rdo;

冯华点点头:&ldo;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们的思想!很多事情急是急不来的,只有通过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保守观念才会慢慢改变。你们不觉得,经过这一年多来义勇军在台湾的英勇奋战,已经让上至皇亲国戚、封疆大吏,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多了一种他们以往不曾有过的血性和骨气吗?&rdo;

屋子里虽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但包括冯华自己在内,每个人心中的热血都在沸腾,每个人都为义勇军渡海援台的壮举与辉煌感到无比自豪。当初他们尽管想到了保台抗倭斗争会非常艰苦,可谁也没料到竟会凶险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是得到了翁同龢、刘坤一、魏光焘等一干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的支持,以及全国百姓的倾力援助,就算义勇军再勇猛百倍也不可能挽得回台湾的战局。这种上下一心、全力对外的局面,在一年多前的甲午战争中,可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