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意味着统治和足够的武装力量以加强统治。在丘吉尔的信中,他承认他的国家和他的帝国已经没有力量去加强统治,因而乞求援助。罗斯福马上答应了。英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也许已经完蛋,但它依旧是一个有四千万人口的国家,拥有优秀的海军和空军,正在同罗斯福的头号敌人作战;何况它还是个出色的海岛基地,正好位于欧洲海岸外面,将来可以从那里进攻德国。因此当务之急是让它继续打下去。
讨价还价的作战方法
尽管在这个法案中假惺惺地大谈什么租与借,在整个战争中美国武器和物资的移交都是赠送的。甚至都没有保存正式的账目。总统要求了、国会也赋予他这样的权力: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向任何地方运送任何数量的武器和战争物资。在通过这一法律的时候,国会如果知道把布尔什维克国家也包括在内,准会设法阻挠的。可是当时苏联被认为是希特勒的朋友。后来战争在东线爆发,罗斯福不同国会商量就把潮水般的物资供给布尔什维克。美国人抱怨说俄国人从来也没有表示过应有的感谢。俄国人的态度是更为现实的。他们让自己将近一千一百万子弟流血牺牲,帮助美国达到了它目前的世界地位,自然会感到他们已经把坦克和飞机的账全部付清了。
美国佬喜欢讨价还价。《租借法案》就是讨价还价的作战方法。对大公司来说,对千百万的工人来说,它仅仅意味着经济繁荣的高涨。由于发行了国防公债,代价毫无痛苦地推迟到了未来。别的人则在实际进行战斗和死亡。
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也曾讨论过他们所冒的风险,那就是德国会把《租借法案》看作是一个战争行动‐‐它确实是战争行动‐‐从而正式向美国宣战。但这正是他所要求的,因此他准备好去冒这个险。美国一定会全国响应,打一次民兵式的战争。阿道夫&iddot;希特勒虽然对美国没有什么了解,这一点他倒是懂得的。他在没有解决苏联之前,是不打算同美国作战的,对苏作战的计划这时已经准备就绪了。因此德国对《租借法案》只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也就容忍下去,而&ldo;民主的军火库&rdo;却提供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帮助英国的财阀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去摧毁第三帝国‐‐这个在欧洲对抗红色斯拉夫潮流的最后堡垒。
英译者按:关于这次大战的粗略统计大都是些近似值,有关死亡总数的数字各个材料之间相差很大。美国最终的损失百分率很低却是一个事实。我们计划了并进行了那样一种战争,尽可能耗费钱和机器而不耗费人命。冯&iddot;隆似乎认为这就表明美国人缺少勇气。我们不管在哪儿同德国人交手,都有足够的勇气打败他们。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勇气。
第三十七章
一月中旬,莱斯里&iddot;斯鲁特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途中,由于汉莎航空公司一时没有去柏林的座位,就滞留在里斯本了。他住进了伊什图里尔的皇宫饭店‐‐这是里斯本棕榈成行的海滨胜地,云集着外交官、逃难的阔佬、纳粹秘密警察和其他国家的特务。他寻思着,也许可以利用等飞机票的当儿在这里了解一些情况。实际上,他发现一月里伊什图里尔冷得要命,而且单调无味。这里德国人倒是多得很,但他们用轻蔑的眼光傲视着饭店里其他的旅客,总和自己人抱成一团,同谁也不相往来。
一天下午,他坐在拥挤的旅客休息室里,用牙磨着烟斗,在翻阅一份瑞士报纸上关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1和北非对意大利作战中的捷报,总算是一片昏暗中出现的一线微弱的曙光。在这里,中立国家的报纸是轻易看不到的。葡萄牙报摊上卖的尽是些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的报刊,此外,就是维希2法国出版的几份空洞贫乏、卑躬屈节得令人作呕的期刊。英美出版物连影子也不见了。这就象晴雨计那样清楚地标明战事进行的情况‐‐至少在葡萄牙统治者的判断中是如此。一年以前,在里斯本的报摊上,双方的报纸都买得到。
1法国城名。是当时法国傀儡政府所在地。
2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
&ldo;斯鲁特先生!莱斯里&iddot;斯鲁特先生!&rdo;
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随着旅馆的一名双颊微红的小僮仆走到靠近接待处柜台的电话机那里。
&ldo;喂,是莱斯里吗?我是奔奇。海滨那老地方怎么样呀?&rdo;
小奔克尔&iddot;温德尔&iddot;泽尔斯顿和斯鲁特在外事学校同过学。如今他在美国驻里斯本公使馆里当二等秘书。
&ldo;奔奇,这里没意思透啦。有什么事吗?&rdo;
&ldo;哦,没什么大事。&rdo;听起来泽尔斯顿象是很开心。&ldo;只不过我想你曾经向我提起过一个叫娜塔丽&iddot;杰斯特罗的姑娘。&rdo;
&ldo;对,我提过。她怎么啦?&rdo;
&ldo;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姑娘正坐在我办公桌的对面。&rdo;
&ldo;谁?娜塔丽吗?&rdo;
&ldo;想同她谈谈吗?她一听我说你在这里,就跳到一尺来高。&rdo;
&ldo;当然想啦。&rdo;
娜塔丽笑着接过电话。斯鲁特听到那熟稔悦耳的声音,心怦怦直跳。&ldo;喂,斯鲁特,&rdo;她说。
&ldo;娜塔丽,真是万万想不到啊!你在这儿干什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