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士兵见主将走了,也不敢迟疑,一个个丢盔弃甲,亡命奔逃。众兵将此时已然大乱,都随着滚滚人流,渐渐汇聚一处,望着外面就冲杀过去。
吴用见北军已无战心,只知道亡命逃窜,不禁轻轻点头。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那火药能取得如此效果,倒也不枉用了三千斤,这三千斤火药取得的效果,比一万精兵都好用得多。他也不再迟疑,冲着身边的几个将领点了点头。那几个将领也不客气,领兵直冲将过去,一时间,伏兵四起,将北军乱兵截做几段。
马灵头脑昏沉,无法指挥,他身边的将领又已丧胆,也不济事。幸好他还有八百精兵,这八百人马,随便放一个出去,都能担任队正,这八百人除了保护马灵的,其余人等都努力整兵,一时间,倒也凑了千人,会聚一处,再加上那些散兵游勇,看上去倒也人多势众,这些人奋力拼杀,宋军埋伏的又不是强病勇将,哪里拦得住,竟让他们破开包围,冲将出去。那些士兵却也不敢回营,径自望武乡而去。
宋军大营中火光连天,又有北军溃军,少不得忙碌一番,直至天明,方才将火灭掉,将残敌肃清。众军一个个面上尽有疲惫之色。
宋军大营这边已分出胜负,反观北军大营,依然是一片混乱。北军将士也是真急了,将攻城用地投石车都搬将出来,望宋军大阵就射将过去。他们这番举动倒是不错,只是他们百忙之中,忘了一件事情。自古交战,若要击溃敌军,必然要三阙缺一,给被围地敌军放一条生路。可北军匆忙之间,倒将宋军包围得严严实实,在投石机的攻击下,宋军早就胆寒,毕竟那东西就是由盾牌在手也挡不得,可偏偏他们逃生无路,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了。如此一来,双方都是骑虎难下,就如同两个磨盘,一点点地消磨着对方的力量。
秦风在高坡之上,见宋军被困在垓心,渐渐散乱,已然有溃散的趋势,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冲着身边的众多将领道:&ldo;开始吧,进攻!&rdo;
第二卷向南!向北!第三十三章阴人无极限之六
宋军的铁骑开始了冲锋,在三只大虫的率领下开始了冲锋。骑兵大规模应用出现的战国时期的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了一只几万人的骑兵部队,使大规模使用骑兵成为了可能。经历秦汉两朝,骑兵的使用方法已日趋成熟,到了唐朝,骑兵更是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唐朝末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使中原丧失了最大的养马基地,大宋从此陷入了无马可用的阶段。
沧州军虽然费尽了心思,组织起一只庞大的骑兵,战斗力毫不逊色于游牧民族,但按照秦风的想法,这只骑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起码重骑兵的坐骑还是很缺乏的。
什么样的坐骑决定了有什么样的骑兵。蒙古马奈粗饲,所以蒙古骑兵可以长途奔袭,赤兔马虽然日行千里,是不可多见的宝马,却只能成为将领的坐骑。重骑兵对战马的要求尤其高,负重力和耐力是关键。负重力倒还好说,随随便便挑选一些骏马也就是了,可耐力则让人头疼得紧。秦风费尽心思,从西方弄来了数百匹战马,才组成这样一只重骑兵。
物以稀为贵,重骑兵的冲锋自然震撼人心。及时在欧洲,重骑兵也是战场上的王者,想要对抗重骑兵,只能用重步兵和血肉之躯去阻止。直到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率领蒙古骑兵横扫欧亚,才将重骑兵拉下王者地宝座。不过饶是如此。在此后的岁月,重装骑兵在战场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风手下的重骑兵虽然只有六百人,可他们地对手。一则没有对抗重骑兵的经验,二则没有重装步兵,三则没有面对重骑兵冲锋屹然不动的勇气,他们又如何能抵挡得住宋军的攻击?
孙安脸色铁青,他疯狂的大喊着,指挥着手下的部队向宋军攻击。宋军的骑兵就如同砍进大树的斧头一般,开始速度极快,但最终,速度越来越慢,渐渐的。陷入了泥潭。
不过重骑兵的铁甲和轻骑兵地长枪还是给北军士兵造成了很大地麻烦。更何况北军大阵中还包围着一伙凶悍到极点,已经杀红了眼的宋军。夹击之下。北军便是再精锐,却也当不得,如果不是孙安治军之严,已到了严酷地程度,这些士兵怕是都要望风而逃了。
秦风在高山之上。眉头紧皱,良久,轻轻叹息一声:&ldo;北地英豪何其多也,可叹大宋不能用,若这等豪杰尽入军中,何愁辽人寇边,和惧女真崛起?罢了,多说无益,既与我军为敌。却也容不得我怜悯。派一个万人队下去,击溃北军左翼。其余士兵严加戒备。随我防敌。宋军当即开始了调动。那万人队由刘唐、朱仝、雷横分别率领。朱仝和雷横也是一身好本事,秦风当了封疆大吏,如何会放过这等人才?凭借权势,将他们调到手下自然是轻而易举。这三个人,一个是强人出身,两个是朝廷都头,领的都是步兵,一人率领三千多人,倒也得心应手。他们也不屑于掩饰行迹,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冲了上去。
宋军这只万人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北军士兵最初能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和宋军打成平手,一方面是因为孙安地军纪,另一方面,则因为宋军的实力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他们心中也存了一丝侥幸。这些士兵也上过几次战场,知道一旦战局崩坏,大军溃散,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毫不留情的屠杀。人跑的再快,也没有马快,想要生存,就只能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