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元凶是 > 第44章(第1页)

第44章(第1页)

这一时期完成研制的化学战剂有属于&ldo;糜烂性毒气&rdo;的&ldo;芥子气&rdo;、&ldo;路易氏气&rdo;,属于&ldo;窒息性毒气&rdo;的&ldo;光气&rdo;、&ldo;催嚏性毒气&rdo;和&ldo;催泪剂&rdo;。&ldo;氢氰酸&rdo;(茶色1号)及&ldo;氰溴甲苯&rdo;(绿色2号)等尚处于研制阶段。

其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使用并大显神威的芥子气,最先生产的德国与紧随其后研制的法、英、美在制造方法上有较大不同。日本最初着手研究的是最为简单的法国式制造方法的芥子气。

芥子气1924年开始着手实验室研究。1925年安装了月产100公斤的生产装置。但依靠这种方法生产的芥子气多数不纯,纯度仅为70左右,较不稳定,极易分解,不利于长期贮存尤其是夏季贮存。因此,为提炼出高纯度的用于野外效力试验的芥子气,研究人员只能一滴一滴地通过蒸馏来进行提纯并收集起来,1927年,从法国引进了设计图样和实验用的成套设备,1929年日产3公斤的设备在忠海建成,至此科学研究所的研制工作宣告结束。这一产品于1929年5月定为&ldo;黄色1号&rdo;制式。

1929年日军采用德国制造芥子气的方法,具备了每日安全、轻松地获取20公斤高纯度优质芥子气的能力。这样,技术人员才得以轻而易举地获取野外效力试验用的有毒物质。1930年,日产1吨的设备在忠海建成。这一产品1931年定为&ldo;黄色1号甲&rdo;制式。

路易氏气1925年由中村隆寿大尉等开始研究,1930年基本完成。路易氏气易被水分解,并致使毒性减弱,因而其持久性较差,但杀伤力略优于芥子气。1931年定为&ldo;黄色2号&rdo;制式。1933年日产3吨的生产装置在忠海安装完毕。

光气与法制芥子气一样,光气是日军最早着手研究的,1926年基本完成。光气作为染料的中间体,平时具有民用价值,化工厂拥有其制造设备,因此军方不必另行建造。1929年这种毒气被定为&ldo;青色1号&rdo;制式,与其他化学战剂相比,重要程度较低。

喷嚏性毒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使用的毒气中,制造最为困难的就是这种喷嚏性毒剂。因此,与光气和芥子气等相比,该项研究起步较晚。

亚当氏气日本于1924年成功地研制出其合成方法,但在毒性效力上不甚理想,同时由于确信能够制造出其替代产品,故未列入制式。

二苯氯砷1929年基本完成二苯氯砷研制。在科学研究所安装了每次可生产5公斤的实验用成套设备。这种毒气在1933年被定为&ldo;红色1号&rdo;制式。

催泪性毒剂1925年4月,着手进行催泪性毒剂的研究。

由于催泪性毒剂即使在空气中微量存在也能产生催泪作用,且经过短暂恢复后可不致造成伤害,故主要在演习中使用。

1929年5月,日陆军将已经定型的化学战剂制式化,并就此发布通告。制式化战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茶1号氢氰酸是具有超速度致死效力的剧毒物,用作军用毒气很有效,这点早就被公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把它装入炮弹中使用。但由于该毒气的比重比空气小,而且在保存期间会渐渐发生聚合反应,有使容器爆炸的危险性,因此在军用上逐渐被淘汰。日本自1929年前后开始着手这项研究。几次试验表明,把铜粉或三氯化砷作为稳定剂添加进去后,就能安全地贮存;在良好的气候下,毒气是很稳定的。1934年,证实了氢氰酸能作为军用毒气加以有效利用,并开展施放、喷射等各种使用方法的研究,尤其作为施放用毒气逐渐受到重视。

1938年8月,茶1号被定为制式化学战剂,并把它视为极秘密武器。与此有关的还有&ldo;茶瓶&rdo;(手投茶瓶)。由于1939年诺门坎事件的教训,特别要求对坦克或特定火力点进攻时使用的近战武器进行研究,于是考虑了特殊火焰武器、氢氰酸喷射等,茶瓶也是其中之一。茶瓶是在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球形玻璃瓶中装入茶1号的手投弹。用于接近特定火力点时,从炮塔或枪眼附近扔进茶瓶,使里面的人员致死,其威力相当大。

黄1号黄1号甲、乙均有易结冻的缺点,在零度以下时,威力急剧减小。1933年前后开始着手研究,对加入防冻液等降低凝固点这一方法进行了探讨。偶然发现用乙烯合成的芥子气的凝固点格外低,于是,1937年10月研制出防冻芥子气。这种制品在零下20度以上不会冻结,在防御地带能发挥远远优于黄1号甲、乙的效力。这一事实得到验证之后,1937年10月19日,技术本部本部长向陆军大臣提交了制式申请报告,同月28日,陆密字第1276号文件把它定为&ldo;黄1号丙。&rdo;黄色1号甲、乙德国制法的芥子气研制成功后,被批准为&ldo;黄色1号甲&rdo;制式,与此同时,原来的&ldo;黄色1号&rdo;(法国制法)被改称为&ldo;黄色1号乙&rdo;。

绿色2号科学研究所配备了催泪剂氰溴甲苯的实验设备并进行了研究,但欲得到高纯度的制品尚有许多困难,故后来转而委托民间公司研究。1934年批准制式,定名为&ldo;绿色2号&rdo;。

第六章一级秘密武器:第二节化学武器的研制 [本章字数:6141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1016:23:190]

在研制化学战剂的同时,日本军部即开始着手研究试验化学武器。研究分为四大类:一是化学弹药的投射武器,即枪炮、火箭等;二是人工布毒装置;三是与投射工具相匹配的弹药;四是防毒器材,包括侦检毒器材、单兵用防毒面具、防护服及武器装备防护罩、洗消设备与装置。本节侧重介绍日军研制前三类装备的情况。这种介绍可能是枯燥的,但它却是研究日军化学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