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支颐!你终于来看爹了!&rdo;梁秋激动不已。
&ldo;……爹爹?&rdo;小姑娘刚从阴间提出来,思绪都是缓慢的,两只黑溜溜的眼流露出迷茫的神色,半晌,道:&ldo;你不是我爹爹。&rdo;
梁秋尴尬地收回手,谷伯目光闪烁,人皮面具委地,露出并没那般苍老的容颜:&ldo;……你不认识他,那你可认识我?&rdo;
&ldo;爹爹?!&rdo;袁支颐没有片刻迟疑,欢呼雀跃地扑进他怀里。但她并没成功,直直穿过谷伯的身体摔在地上。
她爬起来,疑惑的表情夹杂孩童的不谙世事,问道:&ldo;爹爹,我怎么了?&rdo;
谷伯已是阖眸不忍卒读,梁秋哽咽道:&ldo;孩子,你已经……不在了。&rdo;
不在的概念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还太过模糊,她看了看自己的手,冲梁秋挥道:&ldo;怎么会呢,我的手在呀,哪有不在?&rdo;
梁秋走近,蹲下,平视,想裹住她的手。
但他的手直直穿过,好似握着空气。
&ldo;这就是,不在了。&rdo;
&ldo;我对不起你,如果当初我不出那个点子,兴许一切都不会……都不会……&rdo;扑通一声,双膝摁地,谷伯掩面悲泣。
狂风呼啸得更高更远,月黑风高夜,阴阳相逢,往事拉开帘幕。
当年阮氏嫁与袁惇,夫妻伉俪情深,唯一不足便是无后。因此袁杜氏没少鼓捣休妻,阮氏以泪洗面。
谷伯,不,或许该称之为梁谷,向二人出了个主意‐‐偷梁换柱。
他的堂弟夫妇正经历天灾,庄稼颗粒无收,贫苦农家养不起孩子,但弟妹已怀了身孕。
二人相视一眼,别无他路,只得点头。于是第三日,禀明袁杜氏后浩浩荡荡地向闽州梁家庄出发。
约摸两个月后,袁惇写信言送子观音有求必应,阮氏有孕,只是阮氏身子骨本不适合生育,是送子娘娘看在袁家福荫上送的,因此这段时间只能借住寺庙,蒙浴佛光,不能回乡以侍双膝,不孝不孝。
袁杜氏大喜过望,昨夜在梦里听孙孙唤了无数次奶奶,脸笑得跟菊花似的,哪管什么孝不孝,儿子给她生个大胖孙子便是最大的孝道。
几个月后,妇人诞下一对龙凤胎,但为母心软,不肯将双子都赠人,于是,男婴给了袁家,女婴留在闽州梁家庄。袁惇夫妇抱着男婴浩浩荡荡回家。
终于抱上孙子的袁杜氏大喜过望,给孩子取名袁赋,望他日后成龙、蟾宫折桂,还托人打了副白玉长命锁。
袁惇、阮氏,包括谷浪,都以为这个家会太平,甚至会一直和和美美下去。
但事情的变故便在一年后,一位老僧抱来当年的女婴,口念阿弥陀佛,说来归还孩子。
谷浪想赶走这和尚,老僧笑而不语,一封信卧在他手上。信封上的字歪歪扭扭,信纸角落印着一点红色。
老僧道:&ldo;阿弥陀佛,梁家村洪水泛滥,瘟疫横生,寺院收留灾难流民,流民中有位女施主,弥留之际将婴孩托付与贫僧,贫僧特前来完成女施主夙愿。阿弥陀佛,兰因絮果,现业维深。婴孩名曰支颐。&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