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个人倒倾向于由德国而不是英国与苏俄签约。希特勒的回答是不吉
利的。&ldo;错不了&rdo;,他说,&ldo;会是个长期条约。&rdo;这个话题汉德逊是不会随便放
过的。他辩论说,与他一样,元首也明白,俄国人总是在制造困难。不管属
何种情况,他坚信,张伯伦并未改变其对德的态度。
&ldo;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用行动去判断。&rdo;希特勒说完,重又反唇相讥。
汉德逊威胁说,德国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意味着战争。一听此话,希特勒又
几乎歇斯底里发作。他喊道,在这样一场战争中,德国没有什么可输,大不
列颠可有许多东西会输掉。他没有战争的愿望,但也决不退缩。比去年9月,
他的人民此时更加支持他了。他突然宣布,他会给张伯伦一个书面答复且于
下午交给汉德逊。说完,会晤便宣告结果。
威林萨克是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斗的沉默的证人。与汉德逊一样,他也
坚信希特勒真的是震惊了。但是,汉德逊刚一走,门刚一关上,希特勒便拍
了一下大腿(已成了习惯),笑了。&ldo;张伯伦熬不过这场对话&rdo;,他趾高气昂
地说,&ldo;他的内阁今晚就得倒台。&rdo;
趁等待书面回答的机会,汉德逊返回萨尔茨堡,给在柏林的下属挂了
个电话,要他们通知伦敦,希特勒&ldo;全不妥协,不能令人满意。不过,在拿
到书面答复之前,我不能再说什么&rdo;。一会儿,他又被召回贝格霍夫。据汉
德逊的报告说,这一次,希特勒恢复了平静,&ldo;一次也未提高嗓门&rdo;。但他的
顽固并未见减分毫。他攻击说,&ldo;英国已下定决心毁灭德国。&rdo;
汉德逊抗议说,两国若交战,受益者是世界上较次要的民族。希特勒
回答道,为较次要的民族而战的恰恰是英国,而他则只为德国而战。这一次,
德国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1914年他若当总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ldo;波
兰若再挑衅&rdo;,他继而道,&ldo;我就要行动了。
&rdo;他将上午的威胁重述了一遍,但这次却未装模作样。&ldo;但泽和走廊的问
题总得解决,方法可能这样或那样。请记住这点。相信我,去年‐‐10月
2日‐‐我本来要进军的。这,我敢向你保证!&rdo;
那天下午,两架德国&ldo;康多尔&rdo;在莫斯科机场着陆。机场上,看到&ldo;卍&rdo;
字旗与&ldo;斧头镰刀&rdo;并排在空中飘扬,里宾特洛甫非常高兴。在检阅空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