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相反,他似乎在等待英国求和。但是,至7月3日,这种希望破灭
了:那天,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对停泊在阿尔及利亚港口梅塞尔克贝尔的法国
舰队进行炮击。战舰&ldo;不列颠&rdo;号在13分钟内沉没,977人丧生。另外
三艘,包括&ldo;敦刻尔克&rdo;号在内,被重创,人员损失惨重。其余舰只脱逃。
英国人惧怕希特勒会利用这些舰只去进攻英国,并为这种恐惧付出了高昂的
代价。英国人从敦刻尔克撤退一举,在大多数法国人脑中都留下了痛苦的印
象。这次进攻,特别是它发生在达尔朗海军上将发誓不将军舰交给希特勒以
后,在法国全境引起了深深的敌意。&ldo;英国人背信弃义&rdo;一语,已成了咖啡
馆里的口头禅。
此次炮击也证实了某些人的信念:拯救法国的唯一办法就是与希特勒
合作。不久前签订的停战协定,实际上已将法国本土分成了两个部分:北部
占领区和南部的维希政府区‐‐以贝当元帅为首。这次炮击把他阻止副总理
赖伐尔与希特勒更加紧密合作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了。与此同时,它也使
让&iddot;季洛杜及其他法西斯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变节者的努力简化了。阿尔弗雷
德&iddot;法布尔‐‐卢斯在日记中写道:&ldo;英国在一天内杀死的法国水兵比德国
在一年内杀死的还多。&rdo;英国在梅塞尔克贝尔铸成的大错,他预言,正在加
速希特勒的&ldo;一个欧洲&rdo;的进程。它也把德国元首从他的千秋大梦中惊醒:
他一面强调他无力控制法国舰队或围困英国皇家海军,另方面又想迅速与英
国解决问题。几乎完全被内陆包围的他,被令人吃惊的海上力量的机动性弄
得目瞪口呆。海军的爆炸性的行动加强了他早些时候的恐惧。即使英国舰队
未能粉碎对英国的入侵,它也使舰队的领袖能在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建立司令
部,从那里统治海洋。
是谈判还是使用武力?他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徘徊。&ldo;我决不能放
弃&rdo;,他对普特卡默说。&ldo;英国人终究会同意我的看法的。&rdo;但是,当勃劳希
契和哈尔德于7月13日飞到贝格霍夫时,他欣然批准了他们制订的入侵英
国的计划,但在片刻后又抗议说,他不想打他的英国兄弟,不想让大英帝国
解体。流血只会引狼入室,分享战利品。英国为何仍如此不愿和平?据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