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电报,脸上带着&ldo;惊异&rdo;的表情,凯特尔和约德尔不禁目瞪口呆。凯特
尔觉得,日美之间的战争顿时解下了希特勒心头&rdo;梦魇般的重负&rdo;。与赫维
尔一起时,元首几乎无法掩饰他的喜悦。&ldo;我们不会输掉战争了!
&rdo;他喊道。&ldo;现在,我们有一个三千年来没被打败过的伙伴!&rdo;
(6)
在珍珠港事件当天,绝望的报告源源不断从俄国战场发来,迫使希特
勒草拟了一项新的指示,这个指示于24小时后发出。&ldo;由于今年东方寒冬
早到&rdo;,他说,&ldo;无法运送给养。
冬天的严寒迫使我们立刻取消大规模攻势,并改攻为守。&rdo;在为防御定
下几条原则后,他把发布有关指示的任务交给了哈尔德,自己则前往柏林,
以亲自处理珍珠港事件引起的危机。
至此,日本袭击美国最初带来的喜悦,已被关切所取代。只珍珠港事
件一举,斯大林便无须再担忧会从东部受到袭击了,他几乎可将亚洲的全部
兵力调去打德军。&ldo;这个反美战争是个悲剧&rdo;,希特勒后来向鲍曼承认,&ldo;不
合乎逻辑,也缺乏现实的基础。这也好像由我掌握德国的权力,而犹太人则
挑选罗斯福指挥美国一样,是历史的古怪变形。若没有犹太人,若没有他们
这个奴仆,事情可能会大不相同。不管从哪一点看,德国和美国,如果不能
互相谅解和互相同情,至少可以互相支持,毋需给任何一方加上不必要的压
力。&rdo;
9日,最早到柏林拜访他的人是里宾特洛甫。他带来一个不受欢迎的
消息:大岛将军要求德国立刻对美宣战。外长认为,德国并没有承担这样的
义务,因为,根据三国条约,只有日本直接遭受进攻时,它才有义务去援助
它的盟国。
希特勒不钻这个空子。&ldo;假若我们不站在日本一边,那么,这个条约在
政治上便已死亡&rdo;,他说。&ldo;但主要理由还不在于此。主要理由是,美国正在
向我们的船只射击。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个强有力的因素。通过行动,他
们实际上已制造了一种战争状态。&rdo;
他向美国宣战的决定并不是轻易作出的,也不是出于单纯的动机。除
了维护三国条约的精神外,还有份量重得多的理由:从日本得到的援助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