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道心是为善之心,要保持道心,就必须要执着一个&lso;中&rso;字。这个中字,是帝尧当年传授于某的。道心虽是一个至善之心,但是,应起事来,不见得一定都对。天下有许多败事之人,一开始心并不坏。但做起事来或偏,或倚,或过,或不及。毫厘之差,谬之千里。就是因为不能执着这个&lso;中&rso;字。&rdo;帝尧年龄大了,说道这儿便停顿了下来。歇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ldo;现在,你肩上的担子最重。第一要慎,第二要敬。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这三句话,我已试之多年,每每有效。你当取以为法。假使四海困穷,天禄亦从此永终了。尤其可怕的是这张口。事好是这张口,为祸亦是这张口。你细细琢磨,好好的去做吧,我就不再说了。&rdo;
帝舜的谆谆教悔,伯禹洗耳恭听,深表受益匪浅,再拜稽首。
伯禹主政以后,首件事就是恢复九州之治。他在治水的过程中,早已将九州贡赋规划妥当。帝舜执政之时,天下是分为十二州的,当时是经帝尧许可的。伯禹当时不愿与帝舜方略相佐。现在,他受命摄政了,自己以为正确的方略,就不可能不去实施。何况财为径国之要,而财又是由贡赋所出。因此,伯禹决定开始实施他的九州贡赋之制。
以前帝舜所制定的五瑞税赋之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实际上,诸侯们只是名义上接受帝君之令,然而却不能全部落实。诸侯肯服从帝令与否,一般不甚能看得出来。若某个诸侯有背叛,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当然,帝舜执政时,由于他以德服人,整个社会和谐有序,这种现象没有出现过。但其他人执政就不好说了。因此,伯禹不得不按自己的方略施政。
伯禹的这种办法,是帝都集权之法,在管理上比帝舜的方略要更进一层。九州贡赋规定,各地诸侯不但名义上受帝之统率,并且实际上每年诸侯国都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贡赋上缴帝都。贡赋是有一定的规定性。实物的多少与种类,都是由帝来确定。如果那个诸侯每年必须交纳的贡赋不能到位,即是背叛之据。
如果在以前,诸侯们还可有托词,可以推说道路不通,不能朝贡。现在则不能有这个理由。因为,九州的道路在大禹治水之时都已通好。各处之水,多数都与黄河相通。帝都就在黄河之边,各州水路,都能通于帝都。可以说是条条水路通帝都:
雍州到冀州,从积石山乘船,绕过从前的阳纡大泽,直到龙门山,就可以直达帝都了。
梁州到冀州,由西倾山的桓水乘船,经过潜水、沔水、到渭水,就可以由黄河入都。
衮州到冀州,只须在济、漯二水中乘船,即可以由黄河而达帝都。
青州到冀州,由汶水转入济水,以达黄河。
徐州到冀州,由淮水、泗水径到黄河。
扬州到冀州,由大江乘船入淮水、泗水,即可抵达黄河。
荆州到冀州,或由江之沱水,或由汉之潜水,穿山到洛水,即可进入黄河。
豫州到冀州,更为方便,径从洛水就可直达。在治水之时,伯禹已将此方略勾画于心中。因此,现在用之,则极为便利。
这种帝都集权的办法,其它人办不到,伯禹能办得到。因为,当时洪水泛滥,百姓面临性命之危的时候,是伯禹平治了洪水,保全了百姓的生命,保全了他们的土地。受人点滴恩惠,当以涌泉相报,亦是国人之美德。伯禹规定的这些贡赋,各地是决无异议的。再者,治水之际,伯禹曾亲临各地。且不说同甘苦,共患难,就是伯禹那种种神力,诸侯们都是亲身体验了的。即是想反抗,亦是不敢的。
☆、易地实验
易地实验
196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不但忙于工作,休息期间还同与会的各地领导亲切交谈,询问当地的生产和群众生活情况。毛泽东主席在与原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同志谈话时,提出了茅台酒要&ldo;搞到一万吨&rdo;的宏伟设想。
1969年,在国庆20周年庆祝大会期间的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去看望贵州省的代表,在和代表们交流时周总理说道:&ldo;茅台酒年产几百吨太少,要扩大生产,增加产量,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到外地进行实验、按照茅台酒所用的原料、生产技术进行生产。若能生产出茅台酒性质的酒来当然很好,如果比不上茅台酒也是高质量的名酒。&rdo;
1972年,周恩来总理又特别提出:&ldo;为了保证茅台酒的质量,茅台镇上面、赤水河上游一百公里内不准建工厂,特别是化工厂。&rdo;
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所限,由于文革期间的社会动荡、生产秩序紊乱,两位共和国领袖提高茅台酒产量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又一次提出了茅台酒要发展到上万吨的指示。8月29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鲁瑞林等领导来到遵义,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茅台酒要发展到上万吨的指示精神,决定在遵义地区选择适宜的地方试制茅台酒。国家科委把该项目列为国家&ldo;六五&rdo;重点攻关项目,由国家科委主持,贵州省科委负责落实。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再次提出了&ldo;生产万吨茅台酒&rdo;的提案。因为茅台地势狭小,完成一万吨生产任务几乎就不可能。经中央和贵州省有关部门再三研究,决定在茅台尽可能扩大生产的同时,选择一处和茅台自然环境相近的最佳场所进行茅台酒易地试验,在确实有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外地建厂,以弥补茅台生产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