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管事立刻给他熬了药,然后絮絮叨叨和杨太傅说这些日子的事情,杨太傅觉得他聒噪,把他撵了出去。
等莫大管事走了,杨太傅开始在书房里找自己以前读书时写的笔记,把中举前的东西拿出来仔细整理了两边。
等天快黑的时候,他让人把杨玉昆叫了过来。
杨玉昆跪了好几个时辰,人有些虚,进门后又跪下了,“阿爹。”
杨太傅指了指椅子,“坐。”
杨玉昆听话地坐下了。
杨太傅问他,“想明白了吗?”
杨玉昆低下了头,“儿子,儿子眼界太小了。”
杨太傅嗯了一声,“还有呢?”
杨玉昆抬起头,“阿爹,儿子想离开京城。”
杨太傅问他,“为何想离开京城?”
杨玉昆认真回答,“儿子长这么大,总是在京城里面打转,整日锦衣玉食,因是太傅嫡长子,听到的全是奉承。儿子没有经历过风雨,心性不定。二姐姐被表兄欺负,儿子痛恨表兄。二姐姐和阿娘冲突,儿子又,又觉得二姐姐不好。儿子总是被旁人左右,像个没有自己灵魂的傀儡。”
杨太傅下笔如飞,“从你出生开始,家里就已经起来了,你顺风顺水,阑哥儿小,性子软,从来不和你相争,你几个姐妹也不难相处。你这嫡长子做的,真是比吃饭还容易。你看到赵世子、李世子和严世子吗?他们也是嫡长子,他们在做什么,你又在做什么。你和姐妹置气,置身内宅妇人斗争之中,若是我真死了,你这辈子也就是个小心眼的废物了。就你这个样子,别说像你老子我一样考状元,你怕是连个举人都考不回来。”
杨玉昆低下了头,“儿子知错。”
杨太傅放下笔,“你说的不错,你是该经历风雨了。过几日,我送你去南边白鹿书院。你就以普人家的孩子身份去,只给你带一个人,一个月就给你五两银子,等两年后再回来从县试开始考。考完之后,继续出去读书。你沾了老子十几年的光,以后就自己去拼吧。”
杨玉昆点头,“儿子遵命,多谢阿爹教诲。”
杨太傅摆摆手,“你去吧。”
杨玉昆离开了杨太傅的书房,出门后,他忽然感觉豁然开朗。以前的抑郁,这些日子的愁苦,好像都被杨太傅骂醒了。
回自己屋里后,杨玉昆想到自己过几日就要走了,先给二姐姐写了封书信,为自己的不作为而道歉,又去莫氏的院子与她告别,嘱咐荔枝好生照顾莫氏,然后回去就带着莫大管事的小儿子开始收拾简单的行李。
第二天,景仁帝把杨太傅的折子翻来覆去的看,又问了陆太医杨太傅的身体。最后仔细斟酌,批了杨太傅的折子。免去杨太傅吏部尚书职务,保留太傅之职,修养一个月之后再上朝。
这是模仿先帝王老太师的待遇了,没有任何实职,却是帝王的心腹和智囊,谁也不敢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