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烈、乃蛮等部相继败亡之后,札木合辗转逃入倘鲁山(又作唐麓岭,今唐努山)中,被跟随他的五名那可儿执送成吉思汗,按惩处本部贵族的习惯,赐其不流血死。至此,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
1206年(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各部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ldo;忽里勒台&rdo;,成吉思汗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建立了&ldo;也客一忙豁勒&iddot;兀鲁思&rdo;,即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建国后,即发兵攻按台山(今阿尔泰山)北的乃蛮歪禄汗,战于莎合水(今科布多河上游索果克河),将其消灭。依附于歪禄汗的屈出律、脱黑脱阿等逃往也儿的石河及其支流不黑都儿麻河(今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河)一带。不久,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向成吉思汗投降。于是,大蒙古国的疆域,东起今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阴山,北这贝加尔湖。
成吉思汗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旋:实行领户分封制,将全蒙古部众分为95个千户,上置万户,下分百户、十户;扩建护卫军:制订成文法&ldo;大札撒&rdo;,设置&ldo;札鲁忽赤&rdo;(断事官);确立行政制度以及创制蒙古文字等。
蒙古各部的统一和大蒙古国的建立,为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注释1此据《元朝秘史》。《亲征录》、《太祖纪》同作&ldo;札木合部人秃台察儿&rdo;,《史集》作&ldo;札木合亲属迭兀一答察儿。按《秘史》记为&ldo;札木合因迭兀绐察儿&rdo;,&ldo;因&rdo;,蒙古语意为&ldo;的&rdo;;&ldo;迭兀&rdo;意为&ldo;弟&rdo;,则&ldo;札木合因迭&rdo;意即&ldo;札木合之弟&rdo;,&ldo;绐察儿&rdo;是其名。&ldo;秃&rdo;即&ldo;迭兀,&ldo;秃绐察儿&rdo;即&ldo;迭兀绐察儿,的不同音译。答察儿即绐察儿。《亲征录》、《史集》、《太祖纪》将&ldo;秃&rdo;和&ldo;秃迭&rdo;当作人名组成部分,显系译误;《史集》称答察儿为札木合亲属。不确;《太祖纪》等称其为部人,误。
2《元朝秘史》作&ldo;札剌麻山前斡列该一不剌合地面&rdo;。《华夷译语》:不剌黑(不刺合)‐‐泉。则斡列该一不剌合即玉律哥泉。
3此据《元朝秘史》。《史集》以木勒客一脱塔黑为二人,属八鲁剌思部。《亲征录》作慕哥、卜栾台。《元史&iddot;孛秃传》作磨里奥秃秃、波栾歹。
4&ldo;古列延&rdo;,一作&ldo;库伦&rdo;。蒙古语音译,意为&ldo;圈子&rdo;或&ldo;营&rdo;,也译作&ldo;翼&rdo;。《史集》称:&ldo;所谓古列延是圈子的意思。在古时候,当某部落屯驻在某地时,就围成一个圈子,部落首领处于像中心点那样的圈子的中央,这就称作古列延。在现代。当敌军临近时,他们(蒙古人)也按这种形式布阵,使敌人与异己无法冲进来。&rdo;
5&ldo;尼鲁温&rdo;,又作&ldo;尼伦&rdo;,蒙古语音译,意为&ldo;出身纯漕&rdo;,也称&ldo;尼鲁温蒙古&rdo;。《史集》记载,这一支蒙古人,系指阿兰豁阿三子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后裔形成的合答斤氏、撒勒只兀惕氏、孛儿只斤氏以及后来族支繁衍形成的各部。
第十二翼,《史集》记为&ldo;尼伦轻吉牙惕部的答吉把阿秃儿及尼伦雪干部;《亲征录》记为兴吉牙部塔降吉拔都(&ldo;降&rdo;当为一衍字)统雪干、札剌吾思为一翼。答吉、塔吉,《秘史》作速勒都思部人塔乞。
第十三翼,《史集》记为察剌合(又作察剌孩)领昆的儿子坚都赤那和兀鲁克臣赤那。《亲征录》作建都赤纳、玉列真赤刺二部为一翼。
6此据《元朝秘史》。关于十三翼之战的结局,《史集》说:&ldo;成吉思汗用这十三个吉列延歼灭了(敌人)三万骑兵。人数众多,实力雄厚、强大可怕的泰亦赤兀惕诸部在这次战争中溃败了。&rdo;《亲征录》也称&ldo;札木合败走&rdo;。
参见韩儒林《成吉思汗十三翼考》,《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7《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亲征录》记载:&ldo;我属将有(如)无夫之妇,无牧之马而来,以泰赤乌长母之子讨杀故也。我誓当弃亲从义而招之。&rdo;
8见《亲征录》。《史集》作忽敦斡儿长,为蔑儿乞人;《秘史》作豁团斡儿昌,为泰赤乌部人。
9斡里札河,见《金史&iddot;内族寰传》。《秘史》作浯勒札河,《宋会要辑稿,蕃夷,契丹》称&ldo;骨力札国(河)&rdo;。今蒙古境内乌尔札河,该河流入俄蒙边界的托列伊湖。
10《金史&iddot;夹谷清臣传》、《内族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亲征录》作忽速秃失图、纳剌秃失图。&ldo;失秃延&rdo;意为&ldo;寨&rdo;,&ldo;忽速秃一失秃延&rdo;即&ldo;枫树寨&rdo;;&ldo;纳剌秃一失秃延&rdo;即&ldo;松树寨&rdo;,这两个寨子可能是金朝早期所筑边墙的两座边堡,地当今蒙古鸟勒札河上游,此处今尚存边墙遗址。
参见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参见《亲征录》、《元朝秘史》、《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
奥鲁,一作&ldo;阿兀鲁黑&rdo;,蒙古语音译,意为&ldo;家小&rdo;、&ldo;老营&rdo;、&ldo;老小营&rdo;,即蒙古军出征时,留守后方的家眷、辎重。元代,大翼万户下设奥鲁总管府,小翼万户及各千户下设奥鲁官,专掌辎重、后勤诸事。参见《秘史》、《经世大典序录&iddot;军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