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营的营长、教导员先后到达,房子里显得更小了。团长李刚把敌情、地形讲了一下,就开始部署战斗:&ldo;首先强占这座洋灰桥!战斗必须从这里开始。&rdo;他用红铅笔在地图上那座桥上画了一个圆形的圈说,&ldo;而后分两路会攻学校。&rdo;铅笔从这个圆形小圈上分出两个红色箭头,一个是沿公路的东侧攻击学校的东北角,一个是绕过一个小弯到学校的西南方向。他继续说:&ldo;必须把敌人卡在这里,使师主力能投入战斗!&rdo;他望着大家。大家领会了明天将是一场苦而激烈的恶仗!
&ldo;这是一次严峻的战斗,公路上是能被我们切断的,但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懂了吗?&rdo;李刚不等大家回答,又加上一句话:&ldo;记住‐‐现在,时间比生命还要宝贵!&rdo;
营级指挥员回去后,部队又开始前进了。各级指挥员一边走,一边给部队下达命令,交代任务。
1951年1月3日黎明前,三四七团前进到釜谷上里时,发现灯光,听见汽车马达声。副团长屈太仁带着团的前卫,派人询问当地老百姓,说这里敌军约有一个联队,他们却误认为是一个连队。团里几个领导在一起分析情况,决定:&ldo;一定要抓住这股敌人!绝不能让他们跑掉!&rdo;李刚对一营指挥员说:&ldo;二连先插进去!&rdo;副教导员高梁盖是抗日战争中的老侦察员,带着二连扑向了敌人。不一会儿,通信员跑到团指挥所报告:&ldo;首长,3号脚崴了不能走路。&rdo;
&ldo;我去!&rdo;参谋长王如庸说着就要上去。
&ldo;通信股长,叫通信排派人跟着5号去。&rdo;李刚说。
站在一旁的三营营长肖德久挽起了袖子说:
&ldo;5号,我跟你去!&rdo;
&ldo;你去干什么?你不要离开这里。&rdo;王如庸坚决没有让肖德久跟着自己去。
王如庸带着七连这个在解放战争中打出来的&ldo;钢铁连&rdo;上去了。在公路的一座小桥附近追上一营的部队。这里有敌人布的蛇形铁丝网,部队从公路下趴在稻田地里。一营副营长傅学君带着三连向敌人扑去,把敌人堵在一所学校里。激战中,他发现敌人不是一个连队,而是一个联队‐‐这是英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团,素有&ldo;绿老虎团&rdo;之称。
傅学君立即从阵地上撤下来向团指挥所跑去。通过一段非常暴露地段。敌人火力点发现了‐‐奔跑中的他,向他发射了一梭子子弹,他的胳膊负伤了。他跑到一间小房子里,包扎了伤口后出来继续跑。敌人火力点又打过一梭子,他的腿负伤了。他跑到公路桥的下面,又包扎一番,出来又跑,敌人的子弹第三次打在他的脚指头上。他全身上下都是血,终于跑到指挥所见到了李刚和政委任奇智,报告了这一重要敌情。
王如庸来到山上指挥战斗。敌人的炮火正向这边打得紧。我军战功最多的十大功臣之一的七连副连长王凤江一见参谋长上来,大声喊道:&ldo;5号,5号,你怎么跑到这里来,赶快下去,赶快下去!&rdo;
&ldo;我不能下去!下去观察不到敌人的情况,怎么指挥?&rdo;王如庸说什么也不下去。
&ldo;小鬼,你这个警卫员怎么当的?首长跑到这个地方,你也不管?&rdo;王凤江转向警卫员发了火。
正当王如庸和王凤江两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夜间看去就是一团火,两人都倒下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王如庸苏醒过来了。他感到身上有一个人压着他,很沉很沉,睁开眼睛一看是王凤江。王凤江的鲜血流在王如庸脸上和身上,王如庸大声呼唤:&ldo;王凤江!王凤江!&rdo;
没有回音,王凤江头部中了炮弹片,光荣地牺牲了。
王凤江从一位东北翻身农民成为我军战斗英雄中突出的模范人物。1948年秋季,在攻打义县吴家小庙的战斗中,全连7个干部6个牺牲,1人重伤。共产党员、班长王凤江挺身而出:&ldo;同志们,现在大家听我指挥,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怕死!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rdo;
打到最后,全连只剩下17个人了,消灭敌400多名,这一仗,王凤江光荣地立了三大功。
现在,他牺牲了!团文工队分队金振武带着几个文工队员打扫战场,发现王凤江留下的遗物中有两样东西特别令人感动:一件是两支用旧零件凑在一起的笔帽、笔身各异的自来水笔;另一个是干粮袋子里只剩下几粒板栗。金振武找了一条布,在上面写着&ldo;全国战斗英雄王凤江,往后方转运……&rdo;
当王凤江牺牲的消息从团里传到师里再传到军里的时候,三四七团的团长、政委、一一六师的师长、政委和我们军的领导同志们,无不为之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闻名全军的英雄人物而感到悲痛和惋惜啊!
在这初次和英二十九旅&ldo;绿老虎团&rdo;交手的战斗中,我们还失去一位优秀的师级指挥员‐‐一一六师的参谋长薛剑强。他牺牲在三四七团三营指挥所的位置上。
突破临津江后,他是主动跟随三四七团攻打釜谷里的。那天早晨,他通过报话机找师长汪洋讲话。山炮营营长杜博接过话筒,只听:&ldo;1号!l号!我是薛剑强,&rdo;
&ldo;我是杜博,薛参谋长,我听到了,你说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