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说话的速度很慢,说话的声音很轻。嘴里不时地发出&ldo;嗯、嗯&rdo;的习惯声音……
接着,谭政带着湖南湘乡的乡音对我说:&ldo;部队往东北开,暂不要向下面讲出国作战,只讲加强东北边防,保卫祖国边防,朝鲜战争的局势很严重,加强东北边防,有备无患嘛。部队思想转弯又不能太急,要一步一步地转……&rdo;
随后,陶铸带着一口夹杂着湖南老乡话的普通话对我说:&ldo;部队移防前,要把停止生产的工作搞好,认真地检查一下群众纪律,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部队走了,要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留下一个好印象……&rdo;
当林彪、谭政、陶铸向我交代完了任务后,我当即表示:回去后,坚决按照首长的指示办,停止生产,收拢部队,加紧准备,迅速北上。我起身告别,于当晚返回军部。第二天‐‐7月9日,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我传达了林彪、谭政、陶铸三位首长的指示,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参加会议唯一的师长张竭诚(一一五师师长王良太在广西指挥部队剿匪,一一六师师长吴国璋调到越南当军事顾问)发言说:&ldo;我们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做出的决定,虽然入朝作战地形不熟,语言不通,困难很多,但我们是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取得战争胜利的。&rdo;
这次会议确定了下列准备工作,确保部队按时向东北开进:一、进行简要动员‐‐只讲加强东北边防,不讲入朝作战;二、收拢部队‐‐命令回家探亲的干部战士立即归队,动员临时来队家属返回家乡;三、结束生产‐‐做好各种善后工作,尽量减少损失;四、各单位普遍检查一次群众纪律‐‐借群众的东西一定要如数还清,损坏的东西一定要按价赔偿;五、作战部门赶紧编造车运计划‐‐一面与铁路部门联系,一面上报总参。
眼看我就要带着部队乘军列北上了,我的妻子俞惠如于1950年7月18日生下了第7个孩子吴安平。我望着她刚生下小孩子比较虚弱的身子,久远的历史镜头一个又一个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结婚到现在正好10年了,而我们夫妇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还不到一半。我常常想起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说过的一句名言:&ldo;年轻时没有年轻过……&rdo;
老七安平这孩子降临在我们家三天之后,我就离开了他和他的母亲。走前,我对她说:&ldo;惠如,真对不起你,你每次生孩子我都在前方打仗,从未照顾过你。这次我又要走了,你在后方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真够辛苦了。&rdo;她说:&ldo;信泉,我习惯了,你这次出国作战,不仅是抗美援朝,而且也是保家卫国,任务光荣的。我保证把后方工作做好,把孩子照顾好,你放心走吧!&rdo;我听了她的话,向她竖起大拇指就走了。
1950年7月21日,军直和一一六师、一一七师乘数十组军用列车从河南向东北驶去。
三十九军原为红四方面军的二十五军。1932年,红四方面军到四川开辟川陕根据地后,留下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1934年经突围到鄂豫陕开辟新的根据地。原根据地留下一些游击队由高敬亭率领坚持到1938年国共合作以后,成立新四军四支队,他任支队长。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以劣势装备和兵力打了两个漂亮的大胜仗,消灭国民党十七路军的两个旅,开辟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9月,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红十五军团。接着,红十五军团以劣势兵力打了崂山、榆林桥两个歼灭战,巩固了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实现三大红军陕北会师创造了立脚点。1935年10月底,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打了直罗镇歼灭战。1936年,红十五军团参加东征打阎锡山,然后又参加西征,打&ldo;三马&rdo;和胡宗南,都立下了战功。
在抗日战争中,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政委。首先参加歼灭日本精锐部队坂垣师团的平型关大战,1938年4月配合一二九师粉碎日寇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7月配合友军(国民党军)进行町店战斗。1939年又配合一二九师粉碎日寇对晋东南以长治为中心的大&ldo;扫荡&rdo;。同年秋天,配合友军(国民党军)进行町店战斗。1940年春天,三四四旅和冀鲁豫支队等组成第二纵队,下辖4个旅(新一、二、三旅和三四四旅),接着讨伐石友三,将其大部歼灭。随后南下增援新四军开辟苏北根据地(包括盐阜、淮海两区),部队番号先后改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第三师,粉碎敌人从1941年至1943年对苏北根据地的大&ldo;扫荡&rdo;。而后进行了高杨、阜宁以及两淮(淮阴、淮安)战役。八年抗战,我军纵横驰骋,足迹遍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8省,部队发展到7万余人(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各35万人)。1945年9月在黄克诚师长兼政委的率领下挺进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先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参加三下江南战役,歼灭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大部,给新一军以沉重打击;在夏季攻势中,攻克怀德、大黑林子、昌图,歼敌15万余人;在秋季攻势中,攻克彰武、温家台,歼敌15万余人。我军参加辽沈战役,突破锦州,会战辽西,解放沈阳,歼敌68万余人;在平津战役中,主攻天津,首占金汤桥,歼敌23万余人;挺进华中,相继参加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歼敌12万余人。我军在零下40度的东北严寒中,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在炎热如火的江南原野上,不分昼夜追歼逃敌,从松花江一直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祖国的南大门镇南关上。